□本报记者 彭溢
干净整洁的车间内,一排排数控机床平稳运行,一个个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部件整齐摆放。这里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七〇三所”)。
“七〇三所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七〇三所所长林枫说,通过多年集智攻关,在燃气轮机领域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多型高端能源装备,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解决了我国能源领域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围绕国家和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方向,七〇三所加强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事业部部长孙鹏介绍,七〇三所历经10年研制,相继攻克了高效长寿命高速动力涡轮等30余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试验验证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30兆瓦级天然气长输管线燃驱压缩机组,其总体性能和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机组已有7台应用在西气东输工程上,累计运行超16万小时,并首次实现了海外出口,多台机组年稳定商业运行超8000小时,机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研制及工业性应用”项目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机组的自主研制、集成配套,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主研制的“首台套25兆瓦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我国海上石油平台稳定运行超1万小时,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动力。该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自主研制的25兆瓦燃气轮机移动电站已完成样机研制,成功签订了海外7台套批量供货订单,实现国产移动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首次市场应用。
“25兆瓦掺氢燃料燃气轮机”和“海上燃气轮机装置监控系统国产化研制与示范应用”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七〇三所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引领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林枫介绍,为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七〇三所通过高效统筹、系统性谋划整合创新资源,持续建设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拓展科技攻关方式方法,重点打造核心技术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依托现有6个国家级、4个省级、2个市级创新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到产业发展的创新链,为开展前沿性、基础性、战略性及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七〇三所人力资源处处长张慧妍介绍,该所强化顶层设计,搭建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立院士领衔、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拓宽引才渠道,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项目合作、智力引进等方式引进外国专家团队,形成“人才引进—协同创新—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畅通专业和管理双通道,建立高级人才任用机制,选拔覆盖各主要专业的技术带头人。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重点高校共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重点领域关键人才。
林枫表示,未来,七〇三所将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动力及能源装备创新型研究所为目标,在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龙江新篇章。
中大功率燃气轮机移动电站。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