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哈产业园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哈尔滨新区提供
象屿生化研究中心技术人员在进行采样。本报记者 苏强摄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月尘舱助力航天事业发展。本报记者 荆天旭摄
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研制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首航。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正在装配电机的定子。本报记者 郭俊峰摄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白鹤滩电站8台100万千瓦水电机组为水电站装备核心动力。 本报记者 郭俊峰摄
京剧《冰道》上演引起热烈反响。省京剧院提供
□本报记者 彭溢
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华龙一号、白鹤滩水电站和奋斗者号深潜等世人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无一不蕴含着龙江创新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我省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围绕创新龙江建设,实施科教振兴计划,优化构建创新体系,协同推进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区域创新、制度创新……我省在各领域聚焦发力,把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播撒在龙江沃土上的创新种子喷薄而出,将催生出更加强大的动力源,牵引龙江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理念创新
7月18日,我省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感受新时代中国创新最前沿。在这次为期四天的解放思想之行中,各位党政代表找差距,树标杆,明路径,促进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模式在龙江转化见效。
区域创新
深哈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坐拥松花江北岸,全部处于哈尔滨新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等六区叠加范围内,在推动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我省积极落实《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和支持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启动等政策措施,擦亮示范区金字招牌。在今年4月举办的佳木斯农高区招商引智专场活动中,与32家企业、高校等单位签约,共同打造龙江“四个农业”和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高标准建设,打造区域高质量振兴发展新高地。
制度创新
8月28日,我省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惠及各类主体创新发展。《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实施以来,引进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各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承接省市下放事权4112项。率先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强监管”“承诺即开工”“签约即发证”等改革举措,搭建“企业开办直通车”和智能秒批系统,实现6小时开办企业。今年1月~6月,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实现进出口总值42.7亿元,同比增长40%。
作为全国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设立以来,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行政区“六区”叠加赋能、省市区“三级”合力赋权优势,努力建设全省改革的策源地、创新的试验田、经济的增长极、开放的新高地、治理的新样板。截至2022年底,梯次推进自主改革创新项目553项,“带土移植”深圳改革创新经验126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15户、占全省39.3%。2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269家中小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分别占全省的52.8%和31.1%。
科技创新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年均增长42.65%,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7个、省级创新平台1200余个。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省开展成果路演推介对接活动112场,对接项目863个,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78项,经济收益达30.41亿元。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2520项,同比增长9.8%,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39亿元。签约科技招商项目46个,签约额178亿元。一大批龙江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我省重点产业,惠及百姓生活。
产业创新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16.3个百分点。2022年启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科技攻关三年行动计划,支持7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围绕重点产业部署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38个,榜单资金总规模达3.8亿元,带动企业出资2.4亿元。黑龙江技改投资连续5个月全国排名第一。科技赋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文化创新
实施重大文旅项目推进计划,遴选2023年重点文旅产业项目126个,总投资500亿元。推动哈尔滨市成功入选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牡丹江市、哈尔滨市南岗区入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获评首个“全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暨‘汇文采’文化惠民行动计划”试点省份。精品力作《乾坤带》成功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省京剧院创排的国内首部冬奥题材新编现代京剧《冰道》,参加“庆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展演,获得业内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