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书写“林区三问”时代答卷

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林海。 谭春林摄

□本报记者 贾红路

驾车沿鹤哈高速一路向小兴安岭腹地行驶,当前方的风景由稻浪变成林海,伊春林区就近在眼前了。

远望林海,满目苍翠铺陈向天际,构筑起祖国北端生态屏障;走进林区,新型林场产兴业旺、万象更新,一幅现代化新伊春的生动映像跃然眼前。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提出了“林区三问”,作出了“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殷殷嘱托。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林都伊春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林区三问”时代答卷。

七年来,重点国有林区伊春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多业并举,发展动能加速积聚。

七年来,伊春全域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3.8%。

七年来,林区百姓福祉不断增进,7万多名林业富余职工,通过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找到了生活新坐标。

经济转型 多业并举调结构

七年前,曾同习近平总书记围坐聊家常的溪水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在2016年端午节办起了“养顺农家乐”,游客慕名而来,小小的农家院连年升级改扩,旅游旺季,一家老小全上阵还忙不过来。如今,溪水林场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20多家,形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

作为我国开发最早,也是停伐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伊春按照省委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部署,加快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即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主业;壮大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特色产业;提升绿色矿山、林木加工和能源传统产业;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新引擎。

浩荡兴安岭,茫茫大森林,无限生机孕育其间。

向林下——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伊春市先后荣获“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等荣誉称号,生态旅游品牌越来越亮。

刚刚过去的夏季,伊春市各地宾馆、酒店、餐饮企业人满客满。凉爽舒适的气温、清新宜人的森林浴场、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都令来此避暑度假、自驾露营的游人乐而忘返。

向林间——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17家企业25款森林食品入选省林业和草原局区域公共品牌“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名录”。

仲夏时节,铁力市又迎来平贝丰收季。依托优质的寒地龙药资源,铁力市在平贝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今年全市共种植平贝1.1万多亩,收获成品平贝超1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铁力镇满江红村,因为发展平贝产业,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成为闻名全国的平贝原产地。“专心走好北药种植这条路,让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铁力镇副镇长、满江红村党支部书记方士杰说。

踏上新征程,林都大地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伊春蓝莓”入选国家首批地标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林都北药产业园”加快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投入运营。绿色矿业低碳循环发展,建龙西钢、鹿鸣矿业分别通过省级智能工厂和(非煤)智能矿山认定。

生态保护 绿色根基更坚实

群山起伏、溪水淙淙,400万公顷林海覆盖的小兴安岭生机勃勃。肩负重任,伊春市将自身定位和发展放在全国生态保护大局中审视,2021年12月,经伊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5月23日设立为“伊春生态日”。两年来,通过“伊春生态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了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打造了聚焦生态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

围绕“林”字做文章,83.8%森林覆被率的伊春,绘就了祖国版图上最浓郁的绿色。清风拂过,阵阵松涛,似在讲述这片林海的生态故事。连续多年,伊春林区全域森林蓄积实现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总蓄积已近3.8亿立方米,伊春林区用生态建设的实绩诠释使命担当。

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红松种苗繁育基地,一栋栋整齐的大棚内,密密码放着红松树苗,这些幼苗根茎都被包裹进富含营养的轻基质罐中。“别小看这个无纺布围起来的小罐罐,里面的营养物质不仅能让红松幼苗缩短生长周期,还能让过去只在春季造林的小兴安岭实现一年三季造林。”生产负责人王立新说。而像这样的繁育基地,目前伊春市共有12个,共培育网袋苗4600万株。

幽幽兴安,碧波万顷,伊春市区内,伊春森工森林防灭火调度指挥中心与森防一线随时联络,草木万物尽收眼底。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高山有瞭望塔和远程视频监控、地面有巡护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火险火情监测,伊春市实现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今年1月,“兴安岭生态银行”首笔国有林业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落地铁力,在稳定森林资源权属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的原则,通过购置特许经营权,放活经济模式,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林辅用地和有林地进行增效经营,实现了“资源—资产—资本—财富”的转化。

十年间,伊春林区森林与湿地资产总价值增加3400亿元,达到1.6万亿元。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伊春全域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让小兴安岭这座“森林宝库”林兴水兴、林茂田丰。

林场职工 过上美好新生活

今日的伊春林区到处跃动着“绿色的音符”,这是林区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产业的交响曲。

一大早,伊春永达木艺总经理张桂侠就来到基地安排工作,上午,百余名小学生将来这里参观学习。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正是张桂侠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北沉香根雕作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永达木艺在做强木雕主业的同时还建成7400平方米的木艺研学体验基地。“几年来,基地研学游持续火爆,每到暑期,孩子们来这里体验木艺,了解大森林,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张桂侠说。

站在伊春林区全面停伐十年后的今天回望来时路,“挂锯停斧”的林区人也曾有过困惑和迷惘。

伊春市金林区白林经营所职工、庆红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王晓红,就是在十年前带领职工创业的代表。回想当时的情景,王晓红说:“就是想让林业职工有活干,有收入!”十年后的今天,由她创立的伊春庆红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年可生产菌包500万袋的国家级示范社,入社职工年平均户增收2万元,下岗再就业人员年增收1万元左右。

十年间,与王晓红经历了同样心路历程的更多林区人,通过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等方式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并在各项社会保障的加持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伊春林区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