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聚焦“六大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哈尔滨:聚焦“六大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报道。

这里是“东方小巴黎”,这里被称为“世界音乐之都”,这里有着“冰城夏都”的美誉。

作为我国最北省会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历史悠久,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眼下聚焦“六大优势”,即产业优、科教优、区位优、环境优、政策优、人才优,着力打造城市“新IP”,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处处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时时澎湃着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实,这就是哈尔滨。

产业优 推进振兴发展

“好米上新,价格打折,品质不打折……”在五常市一家合作社的直播间内,工作人员对着手机镜头推荐产品。合作社理事长赵维石说,合作社年产水稻1.2万吨,不断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在多个线上平台开办网店,擦亮“五常大米”品牌。

五常市地处哈尔滨南部,是我国知名的优质稻米产区。这里三面环山,土壤肥沃,牤牛河、拉林河蜿蜒而过,现有水田面积249万余亩,年产优质大米70万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稻花香二号”已有多年种植历史。

全国每九碗粮食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每六碗中就有一碗来自哈尔滨——这里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之都”。

得益于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原字号”焕发新活力。哈尔滨市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提升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畜产品深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等产业。随着鸿展燃料乙醇、飞鹤乳品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哈尔滨,“一五”时期建设的“三大动力”——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如今已发展壮大为哈电集团。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的智能示范车间,两支近3米高的巨大机械臂围绕圆盘按照轨迹移动,将一张张冲片整齐叠放,定位精度偏差小于0.05毫米。哈电集团创新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刘新新说,以前这道由人工操作的工序,经数字化改造后,效率、精度大幅提高。

近年来,一批像哈电集团这样的东北“老字号”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拥抱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技术改造,加快从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炎炎夏日,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一块工地上紧张而忙碌。不久后,哈尔滨恩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即将落户。这家由石药控股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同出资组建的新企业,将致力于动物新型核酸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说,依托双方先进的核酸疫苗递送系统和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未来团队将努力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产品,为生物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哈尔滨力量。

这是哈尔滨大力发展“新字号”的一个缩影。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与高技术处处长刘伟晓介绍,近年来,哈尔滨市提出大力构建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4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做优医药、能源、汽车等6个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提升现代信息服务等7个服务业发展能力。

截至目前,累计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家(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户,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千亿级产业领衔发展,江丰电子、思灵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项目动力强劲……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与投资处副处长张冶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衔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之都”正在这里崛起。

科教优 激发创新活力

在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科技创新城,一座被称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前不久正式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诸多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承建,也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在这里,可以模拟真空、高低温、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等9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上就能完成。

为什么是哈尔滨?因为这里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有一组数据令人艳羡:拥有高等院校48所,两院院士38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2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部共建2个;拥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0家、技术创新中心7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3家;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7家……

近年来,哈尔滨市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将“创新引领之都”列为“七大都市建设”之首。加快建设哈尔滨新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增强经济社会的后劲和活力,关键在于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哈尔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吴琼介绍,为进一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已建立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国防工业、先进制造业等10个产业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中高职、本科院校50所和规模以上企业400余家,校企共建市级“双元培育”重点专业135个,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3.2万人。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大批尖端成果助力“长征七号”“天宫二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神舟十二号”等重大任务;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相关技术为“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深潜任务保驾护航;在林木良种选育、森林碳汇、特种性能胶粘剂等诸多研发领域,东北林业大学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电科49所专注高精度传感器研制;中船重工703所致力于为燃气轮机增添动力;由哈电集团研制的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14号机组顺利投产;东安发动机民用涡轴发动机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一大批代表性、原创性成果从这里诞生,广泛应用于三峡水电、西气东输、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据统计,2022年,哈尔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51%,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51户,呈现出勃勃生机。

哈尔滨市科技局副局长刘修宽介绍,未来五年,哈尔滨市将以打造东北亚区域科创中心为目标,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科技“四个面向”,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实现从科教强向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迈进。

区位优 加速向北开放

从地图上看,哈尔滨地处中国的东北“末梢”;放眼世界,这里地处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地带,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哈尔滨生产服务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列其中,为哈尔滨枢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8月30日,我国最北自贸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四周年。哈尔滨片区作为三大片区之一,承载着深化对外开放的职责使命,为越来越多投资者所青睐。

前不久,位于哈尔滨片区的黑龙江新经济产业园验收完毕。负责产业园运营的黑龙江宏仁新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卓夫说,园区已有200多家企业入驻,覆盖生物经济、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诸多行业。

“今年以来,我们两次随团对外招商恳谈,了解到外方企业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信心。”杨卓夫说,凭借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公司与不少海外企业家联合会、中小企业联合会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与海外商业供应商建立联系,帮助更多中国制造企业从这里出发,开拓海外市场。

新开设企业6800户,同比增长32.65%;实现进出口总额76.34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0.86亿元,同比增长116.8%……过去一年间,哈尔滨片区亮出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甄长瑜看来,哈尔滨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与人才基础,通过构建跨境“大通道”,对外合作领域已由初级商品贸易延伸到科技合作、物流运输、农产品深加工、先进制造等领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哈尔滨不断创新金融与物流服务。哈俄班列、俄运通科贸、哈尔滨航路等跨境物流企业集聚,以哈尔滨为集散中心面向俄罗斯的航空货运、铁路班列、公路货运开通运营,辐射俄罗斯123个城市、19个海外仓及场站。集贸易、物流、报关、退税、仓储等于一体的“龙链通”外贸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综合服务。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将进一步推进哈尔滨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加紧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出口消费品加工区,用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优惠政策,依托中俄博览会平台,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开放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起翔说,从百年商埠到向北开放枢纽城市,哈尔滨正以开放的胸怀向世界招手,“向北开放之都”迎来新气象。

环境优 打造宜居城市

连片湿地中央,哈尔滨大剧院线条流畅,如一条银色绸带飘扬于蓝天碧水之间,又如两座洁白雪山在江风中屹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悠扬的小提琴声在中央大街渐次响起,老年合唱团在松花江畔悠然排练;

各大公园内、街头巷尾,一场场开放的民间音乐会拉开帷幕,让这座城市仿佛处处有乐声……

毋庸怀疑,这里是哈尔滨。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旭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哈尔滨市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宜居程度,一幅城市更加和谐美丽、安全有序、温暖适宜的文明画卷徐徐展开——

在蓝天保卫战中,出台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8年起年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以上,2022年全年优良天数310天,其中优167天,同比增加32天;

在碧水保卫战中,推进松花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保护好城市“母亲河”,全面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逐年提升,无劣Ⅴ类国考断面;

在净土保卫战中,统筹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和“无废城市”建设,森林覆盖率达41.54%,太阳岛等95处公园游园免费开放,2018年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不断升级改善城市“硬件”,城市风貌再度更新,“宜居幸福之都”成为城市新名片。

哈尔滨新区、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拔地而起,城市骨架大幅拉伸;东二环、三环高架体系等路桥项目实施,哈尔滨火车站、太平国际机场完成升级改造,地铁连通主城六区成网运行;智能公交站牌展现人性化服务,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

不仅城市环境的“颜值”越来越高,营商环境的“内涵”也愈加丰满。

在位于哈尔滨新区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黑龙江善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薄薄的电极布等原料经过多道工序被加工成可穿戴智能心电衣,年产量可达4万套。穿上它,就可以对心电数据进行动态监测。

“政府部门在办理各类手续时主动为我们服务,园区在生产线选址、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我们迅速搭建了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敬长红说,公司去年3月在哈尔滨注册落地,6月底生产线便“跑起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公司决定在此投资兴业的重要原因。

和善行医疗一样,越来越多企业用“真金白银”投出“信任票”,为哈尔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写下鲜活注脚。近年来,哈尔滨明确20个重点方面、334项工作任务,在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

昔日偏远边疆、“苦寒之地”,如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哈尔滨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质,走向更加和谐宜居、更富发展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

政策优 引来凤凰筑巢

在位于哈尔滨片区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思灵机器人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颇有名气。展厅里,一台台形态各异的机械手整齐排列,可用于远程医疗、汽车维修、电子装配、职业教育等多个行业。

“自去年入驻产业园以来,公司享受到房屋免租、税费减免、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2亿元。”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林玮辰说,吸引这家“独角兽”企业落户的正是惠企政策“活水”。

自2021年11月开园以来,通过复制推广、创新运用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吸引一批科创企业“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园区正式签约落户企业62家,思灵机器人、库柏特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华为、奇安信、东软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入驻,数字经济与生物经济集聚度达到74%。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哈尔滨市产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哈尔滨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眼下,一系列含金量高、成色足的优惠政策纷纷落地,为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新谱系”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采用‘带土移植’机制,引进深圳的好经验、好办法,在行政审批、招投标改革、人才个税等方面加快创新,建立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奉均衡说,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科创链与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在国内企业看好、“点赞”的同时,外国投资方同样对哈尔滨投来信任的目光。

“这里推出系列举措,在打造亲商、友商、重商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有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和投资环境。”6月中旬,前来哈尔滨参加“跨国公司龙江行”活动时,雀巢集团大中华大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高级副总裁方军涛如是说。

雀巢与哈尔滨的合作历史悠久。1987年,雀巢在哈尔滨双城设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工厂。过去数十年,凭借当地优质的乳业资源,依托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和持续向好的发展环境,雀巢在华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将继续深耕在哈尔滨的业务,助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眼下,政策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统计显示,2022年,哈尔滨市现代产业体系规模达7149.3亿元,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三个主导产业晋位千亿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同比增长3.4%,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现代物流产业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7%。

人才优 携手踏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支撑。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一份被称为哈尔滨“人才30条”的新政以三个“前所未有”备受关注,于3月10日正式实施——

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人才新政多数涉及直接资金支持,补贴、奖励金额从几千元至千万元不等;

覆盖范围广度前所未有,支持地域覆盖哈尔滨市全域,支持单位覆盖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支持人群覆盖就业和创业的所有人才;

系统集成度前所未有,政策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配套制定68项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新政能落地、快见效……

“这是哈尔滨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哈尔滨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杜忠家说,一系列举措为的是让高校毕业生留下来、让高层次人才走进来、让科研成果落下来,更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新政简化条件要求,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即可享受补贴。”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群说,公司拥有50多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2岁,大多数都是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大等高校毕业生,覆盖航天专业飞行器设计、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人才新政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待遇偏低、流失严重,一直是困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一大难题。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在细化落实国家、黑龙江省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哈尔滨市大力提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深化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

在今年成功举办的黑龙江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哈尔滨市代表团荣获39金奖、27银奖、32铜奖、62优胜奖,展现了哈尔滨市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的风采,所属领域广泛、技术高超,名列全省第一。

技能在传递,匠心在传承。晚8时,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厚板厂内,全国人大代表、“70后”高级主任工程师谢延翠和她的同事们依旧忙碌着。27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项目研制,成功应用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国家重点型号项目中。

“做好引才用才工作,才能加快补齐人才‘蓄水池’短板。”谢延翠说,当前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她将带领更多年轻人扎根黑土地,向自主创新“无人区”进军,努力为国家重点领域高端铝合金材料供应贡献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电商助农、投身乡村振兴……“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建设家乡、服务基层是我的人生理想。”这个毕业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贾佳音成为一名黑龙江省选调生,将到基层一线奉献青春和智慧。据统计,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有400余名毕业生成为选调生,立志用实干服务乡村振兴。

为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练就过硬本领,哈尔滨市推出“熔炉计划”,首批选派202名优秀处科级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挂职,帮助他们深入实际、熟悉基层。

“以后在研究制定各类政策措施时,会更多地把一线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让各种政策更接地气、更具有操作性。”从哈尔滨市委办公厅文电法规处到道里区新农镇挂职副镇长的郭媛媛说,要把“挂职”当“任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前程壮阔,使命催征。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张安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把握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六大优势”,以发展解难题、以发展促振兴、以发展增福祉,奋力开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