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台海出版社\2021年1月
□张子健
中国人向来重视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历史著作更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普通人想要读懂历史并非易事。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如何能够拨云见日,准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呢?作家李不白的《透过地理看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解读视角。
本书观察历史视角独特,以空间代替时间,以“不变”观“万变”。大部分人写史读史都是以时间为主线,或是断代史,或是通史。作为一名曾经的专业地图编辑,作家李不白却另辟蹊径,以地理单元为轴心,将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放置于变化极小的地理坐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位”观看历史,也深刻阐释了地理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全书按照地形地貌的不同,将中国分为荆楚、关中、江南、山西、河北、中原等十五个地理单元,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逐一讲解。当读者搞清楚每个地理单元的特点后,就会对发生于此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当时的行为逻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此时,历史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场景。
本书分析历史的方式也很特别,会站在读者角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出主要内容。为什么长平之战赵国会大败而归,仅仅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为什么唐以前的朝代喜欢定都长安,后来就很少有朝代在长安定都了?为什么蒙古人南下一定要先打襄阳,而不是直接攻打南宋首都杭州?一个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却激起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仔细想想,我们还真未必了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蒙古攻打南宋为例,书中讲道,金庸小说中郭靖守襄阳的桥段是有历史根据的。在古代,襄阳属于荆州管辖,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南阳平原和江汉平原之间的唯一通道,易守难攻,属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蒙古大军能攻占襄阳,后面就是一马平川,整个江汉平原产粮区就会收入囊中,同时还可顺江而下攻占江东诸地。可以说,襄阳灭而江东亡,江东亡而天下失。反过来,如果蒙古大军直接走江淮攻打南宋,那面对河流纵横的江南地形,自身的骑兵优势将无法得到发挥,最后很可能形成拉锯态势,那么远离根据地的蒙古人必将以失败告终。如此分析,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蒙古人要舍近求远、花如此大力气攻打襄阳了。像这样的分析讲解在书中比比皆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语言风趣活泼,讲解轻松自然,在分析历史的同时,也会穿插许多有趣的故事典故。“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荔枝是从哪里运送到长安的?苏东坡吟诵的《赤壁赋》与“赤壁之战”中的赤壁是否为同一个地方?“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实力如何?作者用聊天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可谓“有趣、有味、有料”。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会学到许多历史地理知识,还能增加不少日常聊天的谈资,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朋友中间的“历史百事通”。
历史现象千变万化,历史纠葛纷繁复杂,单一的视角看历史就如同盲人摸象,多一个视角就会多一分真实。透过地理看历史,就是将原本二维的平面历史放入三维的空间坐标中,以一种立体的视角观照历史事件,犹如看3D电影一般真实感倍增,又好像在使用无人机拍照,能让我们看到从未见过的历史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