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激励哈工程师生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开展实海试验。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赵一诺

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向,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总书记重视青年人才,对我们寄予厚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充满信心。”……哈工程航建学院科创团队师生备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攀登科研高峰,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倾注青春力量。

不久前,哈工程航建学院的一支学生科创团队为保护海洋环境、推进“双碳”目标,研发出一款全球首创的诱导型涂料,被行业专家称为“一项颠覆传统认知的海洋工程防腐技术”。他们让海洋生物变身“海洋卫士”保护海岸工程,同时也保卫着海洋生态环境。

在哈工程航建学院吕建福等教师指导下,由该团队与校外联合完成的《海洋保卫者——重防腐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海洋工程涂料》项目,将海洋生物与防腐涂料相结合,大幅度提升海洋工程耐久性的同时,多方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该项目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团队队长、哈工程航建学院学生黄建涛说,“我们利用海洋生物‘变身’防腐涂料,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减少碳排放,甚至负碳排放的目标,是我们项目最具特色的创新点。”

在科研工作中如何找到创新点,让科技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

“那就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极限考验,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追求卓越,创造出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黄建涛说。

几年前,在团队老师吕建福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山东青岛进行实际工程考察,发现青岛市南区海域栈桥附近的一些工程建筑,存在严重的钢筋混凝土腐蚀情况。

考察中团队成员发现,海域附近附着有牡蛎的工程结构很少出现钢筋锈蚀情况。并大胆判断:牡蛎也许能大大降低海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取样检测后,黄建涛大胆假设,“要是能有一种可以把牡蛎诱导附着在表面的材料,应用到钢筋混凝土工程表面就好了。”

“那就开发一种诱导牡蛎附着的涂料吧!”目标被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提出来。

“对海洋工程、舰船装备而言‘百害而无一利’,这是过往文献对牡蛎类海洋生物的判断,更没有其他变害为宝的相关文献可参考,这项研究几乎是颠覆性的,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团队成员介绍。

“创新是一条未知的道路,但是我们坚信方向对了,就一定能够成功。”黄建涛说。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某些诱导剂可显著提高牡蛎附着数量,但涂料强度、流动性会大幅降低;有些诱导剂会大幅度延缓涂料固化时间,需要进一步改良诱导剂的性能才能实现目标。

为验证涂料对牡蛎的诱导能力,黄建涛等6人先后在青岛进行近3个月的牡蛎幼虫附着试验。没有试验设施,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解决,水池搭建、牡蛎幼虫损失、水池氧气供应不足、海水温度不够……尽管试验一次次失败,团队成员却从未想过放弃。

终于,团队开发出重防腐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海洋工程涂料。团队自主开发诱导剂,能促进海洋中的牡蛎幼虫在工程结构表面附着生长,形成致密保护层达到防腐目的。同时,由于牡蛎的滤食作用,因而具有净化水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优化海洋环境等功能,该产品具有很高的生态修复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创新的意义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物发挥出其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的一面。”黄建涛说。

据介绍,此项技术能大大降低总碳排放,能够在投入应用后实现海洋环境保护,并为全球海洋潮差区钢筋混凝土防腐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码头、跨海大桥等海底工程结构建筑及生态海岸建设都可以使用该涂料,实现海岸工程50年以上服役寿命,修复局部海洋生态的目标。

近年来,团队积极对接海岸工程相关项目,让“海洋卫士”真正发挥作用,保卫海洋生态环境。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敢为必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真刀真枪开展创新实践,让牡蛎军团变身“海洋卫士”,让青春在服务海洋生态保护中绽放灼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