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苗圃。
□文/摄 胥晨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青山脚下,一幢黄墙红瓦“四合院”、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一座别具风情的“蒙古包”和一片纵横有序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描画成一幅森工林区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的新图景……
走进龙江森工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再不是那个几十年如一日的“破大家”,映入眼帘的,是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新景象。
“过去由于经营思路落后,培育的苗木树种单一,我们局的两个直属苗圃不能满足林区造林绿化的需求,每年都要到外地采购造林所需苗木。”苇河局公司副总经理徐永存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调优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做优做强林区苗木绿化产业是首要的条件和基础。
苇河局公司深入贯彻龙江森工集团“28字”建企方针,聚焦建设现代化新森工目标,在积极践行“生态立企、产业富企”进程中,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平林、榆林两个苗圃的标准化建设,全要素打造省内品质最高、品种丰富的现代化、智能化国有生态型苗木基地。
“经过全新打造后的苗圃,最显著的特点是变过去的计划管理为市场化经营。”苇河局森盛营林公司经理刘志良介绍,改造升级后的两个苗圃不仅高标准完成了种子处理室、实验室等“九室一库”建设,购置了新型坐床机、覆土机等机具设备,建立了物候气象观测系统、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和病虫害防治自动化监测系统,而且还立足市场需求,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造林苗木、绿化苗木、经济苗木、北药苗木、高端苗木以及温室培育“六大苗木培育功能区”。重新定位“调优结构保内需,创新品质增外销”的经营思路,强力推动林区苗木绿化产业向标准化建设、智能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
一个系统就可以实现苗木管理全程监测,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育苗施肥、灌溉全覆盖。苇河局公司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中,运用观念创新“大手笔”积极擘画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全力加速标准化生态型苗圃建设,助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创业实践,目前,该局的平林、榆林两个苗圃共培育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造林苗木374万株;花秋、金叶榆球、榆叶梅等绿化苗木21万株;红松嫁接苗、矮化苹果、猕猴桃等经济苗木11万株;刺五加、五味子等北药苗木400万株;红豆杉、光辉海棠、美国红枫等高端苗木10万株。
“下一步,我们要弘扬森工生态报国光荣传统,积极融入‘大生态’格局,重点在打造‘森’标品牌、在增加市场签约上下足功夫,树立精品意识、培育精品苗木,全要素构筑森工林区苗木绿化新业态,全力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苇河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