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路径研究

□王卓

国家2020年10月15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党和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黑龙江,作为东北的重要省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具有鲜明的黑龙江民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把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是对美育教育领域的一次新探索,也是对当地非遗文化的赞扬和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增强他们对于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对于地方民俗和传统的认识,对非遗文化的推广和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非遗文化与美育教育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被视为无法再生的文化宝藏,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美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审美认知和艺术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为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非遗文化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非常强,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参与非遗文化的制作、表演,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很多学校开设了非遗文化相关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的艺术表演等。然而,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首先,非遗文化教育资源不足,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依赖于专业人士和机构,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其次,对非遗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指导教学。最后,黑龙江省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在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一些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如果不能及时将他们的技艺和知识传给年轻一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将面临巨大挑战。

黑龙江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的路径

加强学校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联系,邀请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示范,甚至与他们进行长期的合作,提高教师的非遗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非遗文化的培训活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非遗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

整合非遗文化资源,开发一系列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教育课程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如参观黑龙江省内的非遗展览,访问非遗传承人,提倡实践性,亲自动手制作非遗文化产品。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非遗文化,也能增强他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针对黑龙江省特色的非遗文化与美育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具地区特色的非遗文化和美育教育融合路径。例如,可以探讨如何将黑龙江省的非遗音乐和舞蹈融入到音乐和舞蹈教学中,如何将非遗工艺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为非遗文化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建立非遗文化教育平台,集中展示黑龙江省的非遗文化,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上可以包括非遗文化的介绍、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非遗文化教育。

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对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进行引导和支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参与到美育教育中,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深入的非遗文化学习体验。 加大对非遗文化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支持,确保非遗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将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它既可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也可以丰富美育教育的路径。在实施这个策略时,需要多方面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学校、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各方的共同合作。希望通过这种努力,我们能够为黑龙江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为提升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