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正为患者诊脉。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霍营
从大学毕业进入医院开展血液病治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伟正教授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一辈子,经他诊治痊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用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初心。
耕耘杏林57年,孙伟正从普通医生一步步成长为血液科教授、科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成为黑龙江省名中医,荣获首届“龙江名医”“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纵使身份转换,但初心不变。孙伟正出诊时,“望闻问切”十分仔细,四诊顺序下来要花20~30 分钟,他的处方精准无误。他视患者如亲人,时常告诫科内的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我们一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全力救治。”
孙伟正教授的学生、血液病科负责人王金环告诉记者:“孙老师每次诊治病人时,都会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大到治病小到生活护理,都一一作答,不厌其烦地就起居寒热、饮食宜忌、服药时间、煎药方法做详细解答。”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某些血液疾病的治疗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死亡率很高,孙伟正下定决心帮患者摸索一条“生路”。经过多年临床工作,他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诊治思路。“中医治疗血液病要辨证论治,这是中医治疗的灵魂。” 孙伟正教授认为,中医药是从整体观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免疫状态,在治疗血液病方面有一定优势。
髓劳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过往只使用补气养血、健脾生血的方法,效果不理想。孙伟正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精血互化”,髓劳病病机应为“肾精不足”,治疗思路应该是“补肾则益精,精足则血旺”。在髓劳病愈后上,孙伟正认为,肾阳虚型的再障病人其病情、治疗起效时间、血常规、骨髓穿刺客观指标变化等均优于肾阴虚型病人,因此提出“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创新思维。
在中医临床工作同时,孙伟正还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18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如今他虽已年逾八旬,仍然活跃在培养中医人才、教书育人一线,坚持带教工作,为科里的多位博士、硕士定期授课,还经常和学生们在工作之余切磋探讨新的医学知识。他说,自己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相互探讨甚至争辩,这会让自己变得年轻、充满活力。
“很多人浅显地认为血液病是绝症,得了血液病就灰心丧气。但随着目前中医对血液病研究更加深入,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疗法不仅使患者病情缓解率高,而且疗效确切。”孙伟正说,有祖国医学的传承,有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与突破,大家对治疗血液病应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