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本报编辑部今起推出“晒丰收”系列报道。
齐齐哈尔
鲜食玉米3小时“锁鲜”
□路久宽 王阿莹 本报记者 孙昊
前夜的一场雨,让田间道路显得有些泥泞,但无法阻挡齐齐哈尔人丰收的脚步。9月19日下午,在依安县先锋乡先锋村,3台大型收获机在3000亩鲜食玉米地里来回驰骋,一辆辆满载鲜食玉米的大货车奔向北纬四十七(依安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车间……
去年投产的北纬四十七(依安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共有4个基地,从8月21日就陆续开始收获,9月25日结束。公司基地负责人吴运庭告诉记者,今年种植全部采用大垄双行,鲜食玉米棒儿大、长得饱满,比去年强,亩产达到1396公斤。每天采收的鲜食玉米1小时左右运到工厂,当天就能加工完成,实现3小时“锁鲜”的目标。
白班收获机驾驶员冯占海来自农垦系统,他们24小时作业,停人不停车,每天能收获300亩。记者看到,地头钩机、大马力拖拉机随时待命,关键时候拽一把,助力9台收获机、运输车辆勇往直前。
前来为企业和农民服务的依安县先锋乡副乡长杨光明一直观察着道路情况。他对记者说:“最近雨水多,发现有的地方路况不好,我们就迅速上砂石、修路,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尽最大努力保证秋收进度。”
据了解,依安县种植水稻29.3万亩、玉米20.4万亩、大豆近19万亩、红小豆近11万亩、马铃薯1.6万亩,目前各作物长势良好,鲜食玉米、马铃薯已开始收获,今年预计全县粮食总产量可达到23.5亿斤以上。
链接:2023年,齐齐哈尔市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165.8万亩。据农情调度统计,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2.8万亩(含农垦),其中水稻616.6万亩,玉米1613.1万亩,大豆1477.6万亩,杂粮杂豆48.7万亩,小麦6000亩,薯类16.2万亩。
黑河
迎来丰收时刻 农民喜上眉梢
□吕游 本报记者 邵晶岩
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轰鸣着在田地里穿梭,农民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画卷在黑河大地上徐徐展开。黑河市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奋力夺取粮食生产“二十连丰”,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将达到110亿斤以上。
不仅田间迎来丰收时刻,水库的收益也让农户喜上眉梢。逊克县宝山乡兴华养鱼合作社理事长张义昌等来了大规模收获的时刻,远到湖南湘潭、北京、牡丹江的客商,近到城区附近的鱼市小贩,都早早地等在水库边,共同见证鱼跃欢腾、忙碌收获的场景。据张义昌测算,今年合作社产鱼25万公斤左右,利润大约在100万元左右。
年初以来,黑河市聚焦全环节全过程抓好粮食生产,采取高质量春耕备耕、精细化田管、科学防灾减灾等举措,克服了农资价格上涨、春季倒春寒、夏季局地旱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夺取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大豆、玉米等作物长势总体好于常年。
链接:截至9月21日,黑河市农作物已收获18.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0.9%;粮食作物已收获10.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0.5%,其中,8.5万亩小麦已于9月上旬全部收获完毕。
绥化北林
沿稻浪逐行 品丰收味道
□邰子卉 本报记者 董新英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东发村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收割机轰鸣,穿梭在田间,逐着稻浪前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稻谷从机舱中倾泻而出,颗颗金黄、粒粒饱满、稻香扑鼻,浓缩着东发村村民张立彬丰收的期盼和一年辛苦的成果。
“我家种了220亩水稻田,今年的水稻比去年长得壮实,亩产也提高了50多斤,预计在1100斤以上。现在的水稻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不少,纯收入能增加4万元以上。”张立彬开心地说。
稻浪翻滚,收割机下,颗粒归仓。来自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来到这里,指导农户应收尽收。
“平时农技人员还定期指导我们喷药、施肥。现在秋收又来指导我们收割水稻,真是特别暖心。看着水稻大丰收,我心里幸福得很……”望着沉甸甸的稻穗,张立彬的眼中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北林区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为水稻丰收提供了“芯”动能。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水稻约30万亩,主要包括苗稻2号、苗稻20、绥粳4号等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抗倒伏性好,产量高,主要还是口感好,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苗氏种业业务副总经理苏强介绍说。
“我们通过选用良种、培育良田、推广良法、培养良人,强化粮食增产增收。今年,全区计划种植的112万亩水稻迎来大丰收。”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介绍说。
风景如画的稻田,是百姓致富增收的“希望田”,更是夯实粮食安全的“主战场”。接下来,北林区将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生产稳增长势头,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
链接:2023年,绥化市北林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8万亩,其中玉米155万亩,水稻112万亩,大豆45.6万亩,马铃薯等2.2万亩。北林区预计粮食总产27亿斤以上。
哈尔滨
颗粒饱满稻飘香
□本报记者 史志强
金秋九月,哈尔滨市所辖区(县)农田内,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泛出金色,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呼兰区许堡乡泥河沿岸水稻田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稻香阵阵。许堡乡是呼兰区水稻主产区,种植了8.2万亩水稻。
在一片稻田中,呼兰区鸿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玲波正在测产。握着颗粒饱满的稻子,孟玲波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年种了5种新稻种,合作社500亩水稻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100斤。”
“这一带是低洼地块,我们年年都为增产增收而努力。”孟玲波种植水稻30多年,为实现增收,她不断探索。2022年,孟玲波看上了5款高品质稻种,今春购买了5款稻种,掀开了水稻种植的新篇章。“水稻种植育苗是关键。”孟玲波谈起了自己的“种植经”。为了育好苗,今春她在育苗棚里下了功夫,清晨打开通风口通风,仔细观察稻苗长势,及时补充水分。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关闭通风口,让育苗棚的温度实现25℃恒温。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实现了苗齐苗壮。加大投入精选专用复合肥、田间精细化管理、7次租用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一番辛勤,换来了今年的好收成。“我们合作社不再卖原粮,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注册了品牌,实现了水稻产销‘一条龙’。”她说。
许堡乡乡长桂志明介绍,农户精心种田,今年8.2万亩水稻、11万亩玉米、6000亩大豆都获得了丰收。
呼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敬国对记者说,今年呼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7.6万亩,该区坚持“藏粮于技”,分作物分品种,集成推广组装先进栽培技术模式,其中水稻集成推广“抗逆优质品种+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侧深施肥+生物防控病虫害+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不断提高单产,稳定增加粮食总产。
链接:今年哈市粮食实播面积3149.4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885.5万亩,水稻播种面积886.6万亩,大豆播种面积345.7万亩,杂粮杂豆播种面积21.2万亩,薯类播种面积10.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广玉米、大豆大垄密植种植技术,每亩可增加株数15%左右,落实“一喷多促”保丰收任务,完成作业面积939.2万亩。
佳木斯
水稻开镰绘就好“丰”景
□陈俐言 吴双 本报记者 刘大泳
金秋时节,稻穗飘香。走进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五星村的稻田地,放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簇簇饱满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微风轻抚下,掀起层层稻浪,预示着今年的丰产丰收。
收割在即,稻田地里农业技术人员正在采样,进行水稻成熟度检测。“这块地的水稻生育期已经有140多天了,达到完熟状态,尤其是黄化完熟率已经达到95%,符合收割标准。” 汤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新兵看着成熟的水稻满意地笑了。
一大早儿,永发乡裕新村农民刁福生就来到自家承包的水稻田,驾驶收割机收获。“现在收地全是机械化,我家100多亩地,五台车一天就全收完了。”刁福生说道。随着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把一簇簇水稻尽收“腹中”,收割、脱粒、秸秆还田,各道环节有序进行。
刁福生订单种植的135亩水稻是周边地区最早开镰收割的地块,经过集中晾晒和烘干,加工新米后可在中秋节前上市,价格要比陈米高出30%以上。“早育苗,水肥调控得好,就能早上市、多卖钱,我大概算了一下,我家每垧地的产量应该在18000斤左右,能挣一万多块。”刁福生的脸上充溢着丰收的喜悦。
汤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我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巴掌地”、低洼地进行规模化改造,为推进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优化水稻种植优良品种,加大种植技术推广和指导力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全县已经有1300余台套大中型农业收获机械陆续投入秋收,组建了1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随时为全县农户提供便捷服务,确保颗粒归仓。”汤原县农机站站长李艾冬说。
按下开镰“收割键”,唱响丰收“助农曲”。一幅秋收好“丰”景的唯美画卷正在汤原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链接:据了解,今年佳木斯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00多万亩,水稻播种440多万亩,玉米播种690多万亩,大豆播种740多万亩,目前,各农作物陆续进入收获阶段,丰收已成定局。
红卫农场
智慧“加持” 良田丰产稳产
□王洪霞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站在滚滚稻浪里,丰收的盛景一览无余。
隆隆隆……稻浪金黄,机车收获忙……9月21日,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水田先行示范区3600亩水稻开镰收割,然而站在田边,只闻机车轰隆声,不见人奔忙。
在收获现场记者看到,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两台智能收割机接收到开始作业指令后,开始以“回”字型路线匀速收割作业,待粮仓装满后,自动向路边的接粮车驶去,精准地把稻粒卸入接粮车,全程无需驾驶员在机车上操作,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收获速度和质量。
据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岩介绍,应用智能收割机作业,可以减少1名驾驶员,降低生产成本,平均每亩可节约15元~20元。又能提高作业标准,收割过程中收割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自主识别倒伏水稻执行变速作业,减少收获损失。
1993年出生的新农人张良宝是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第一批应用智能农机的种植户,至今已有五年了,陆续购买了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用起来省心、省人又省钱。用张良宝的话说:“从春天到秋天,我种水稻的环节都用上了智能农机装备,干活有机械,管理有智慧平台,这‘利器+良方’的组合,让种地越来越简单了。我家的水稻都收完了,亩产将接近1300斤,又是个丰收年。”
像张良宝一样,放眼红卫农场的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了北斗导航,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数据显示,红卫农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良机+良技”奠定了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粮食高产、稳产基础,给种植户带来了实惠。
链接:今年,北大荒集团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600多万亩,其中水稻2100多万亩、玉米1100多万亩、大豆1300多万亩。就目前作物产量来看,有望迎来第“二十”个连续丰收年。
题图由刘洋 刘宪武 本报记者 张澍 见习记者 张春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