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三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采用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深刻分析阐释关键性、根本性问题的集中体现,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问题是突破的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
目标是方向,有了目标才能凝聚力量。实现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是在一个又一个目标实现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坚持目标导向,要求深刻把握目标内涵,切实增强目标意识,科学制定实施举措。要求领导干部自觉以目标为指引,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前进路径,咬定目标不放松,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具体而言,我省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就是建好建强“三个基地、一个屏障、一个高地”,这是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任务。有了目标任务,问题导向也缺不得,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比如,关于我省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衡问题等。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工作以问题为着力点,才能在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中着力补齐短板弱项、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用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这一重要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加大“统”的力度,做好“筹”的文章,确保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锻长板与补短板是内在统一的,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并行不悖。长板,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是优势所在。然而,拥有长板并非一劳永逸,当今时代,不日新者必日退,稍一松懈,就有被“弯道超车”的危险;短板,既是薄弱点,又是增长点。既意味着工作差距,又昭示着努力方向。消除短板的过程,也是化危为机、强基固本、开创新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扬长补短,多策并举,做好“加减乘除”工作。
我省要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强化数字赋能、设计赋能、创新赋能,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利用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既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要将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效衔接,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实在龙江大地上;要全力建设好“4567”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实现“换道超车”;要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好建强向北开放新高地。
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我们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新创业平台,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要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党员、干部既要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动排忧解难,又要坚守廉洁底线;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以新风正气提振高质量振兴发展信心。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