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杰
在第39个教师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教育支撑的高度,从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激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长期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民教师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从精神层面凝聚了教师队伍的价值共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既是基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也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价值理念。教育家精神的根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师道传统,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在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从中国古代“万世师表”孔子,到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本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等要素,即教育家们通过教育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变化发展。
教育家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教育新需要的时代回应。我国正处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期,处在教育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这是一个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迫切需要教育家精神引领的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领域凝聚力量、激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因此,赓续中华文明,推动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提出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是系统的工程,包括教育综合实力的提升、教育创新能力的增强、教育服务贡献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而教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既需要物质条件保障,又需要精神力量支撑。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力量支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造就教育强国建设者、民族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方向性指引,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坚定教师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使命和志向抱负,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在活力,精进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培养教师们勇担时代重任的担当精神。
指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一方面,教育家精神是涵盖六大方面的科学的精神体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首要条件,指引广大教师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道德准则,指引广大教师强化自律意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育人原则,指引广大教师形成科学的育人精神;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求学素质,指引广大教师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怀,指引广大教师要富有仁爱精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指引广大教师要具有弘道精神。
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洞悉世界百年变局、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实践的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智慧、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扎根中国办教育,是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当代辩证统一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强国重大战略和“强师行动”重要规划。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来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落地落实、高质高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黑龙江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ZJE1422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