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君
“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和在我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都把科技创新放在工作部署的第一位来强调。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的倍增放大效应,向科技成果转化要增量、向创新主体要增量、向创新平台要增量,从无到有生成科技型企业,从小到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从大到强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我省应聚焦“国之大者”,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效应,服务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继续打造国家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科技创新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精准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就要求我省精准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依托科技创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运用科技创新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要依托生物科技、种业芯片、现代化装备机械、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全力推动中华大粮仓建设,进而带动一次产业优化升级。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平台打造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将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刚性需求转化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运用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做好延链、补链、强链、优链,焕发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活力。聚焦推动科创型灯塔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新动能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让先进制造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有力支撑。
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服务业升级。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更好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以科技赋能推动旅游康养、文化体育、职业教育、科创服务、区块链金融、现代物流、餐饮酒店等三次产业战略升级。
改革创新整合科技资源
以改革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以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营造全社会创新生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科创资源,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链,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战场,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换道超车的支柱产业。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精耕细作我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运用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等战略性创新平台,加速将一批抓在手、可转化、能牵引、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先进装备、基础研究团队、科创组织联动平台、融资组合、世界一流企业、卓越工程师等高级创新要素,使未来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新动力增长极、新业态增长动力引擎,在数字技术、新能源、大健康食品、精密仪器、功能性材料、卫星传输、气候环保等领域有所作为。
全方位开放重塑创新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我省要抓住新发展优势,遵循建设全国大市场要求,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创牵引的万亿产业集群。按照国家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构建哈长科创互动带,依托两地新区合作平台,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发挥哈尔滨省会科创中心城市引领创新发展作用,建设省内科技成果承载落地体制机制,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优质产能入驻黑龙江。大庆和四煤城依托新能源技术,增加化石能源接续开发,在能源的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运用碳中和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两大国有林区“四库”基地建设,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运用森林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功能,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
(作者系省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内贸经济组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