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财
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心、省心、舒心,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化治理的现代化。要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把握治理要求,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协调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努力推动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结合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配合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借助生活、生产、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建设的依据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推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实践中。
推进城市化治理现代化的约束性因素
市场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革
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调整,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现在正迈向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面对当下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这无疑对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城市治理方面,无论是空间结构,还是治理结构,都经历了较大的变更调整,亟需适应新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现实发展环境,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城市化治理的质量。
在城市化治理中,需要各部分、各要素有机统筹、相互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生产方式都得到极大的变更与调整,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为城市化治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优化城市治理效果,提高治理能力,化解潜在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当下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后,如何更好地契合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满足在精神文明建设、生活环境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更高层面的建设要求上契合人民需要,也是当前城市化治理的重要考量。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滞后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以往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改变,且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融合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逐步推进,国家和社会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在城市治理方面不断有新理念、新思路提出,在治理方式、治理内容上,城市社会治理也迎来了系统性变革。然而,从发展进程来看,虽然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迈向新的发展平台,然而,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且从收入角度来看,收入差距的问题仍然突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城市化治理角度来看,由于社会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和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基层社会的面貌。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传统的治理框架显得迟缓乏力,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
全球化、信息化影响下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变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改变着生产生活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共享化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加强,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社会治理观念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也产生较大影响。而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庞大且多样的虚拟社群,这无疑为新时代城市治理造成了新挑战,也更加凸显出城市化治理中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创新推进城市化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努力实现城市治理系统化
新时代的城市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理念到行为各个环节牢牢抓住系统化治理的关键点,要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积极创新城市化治理格局,既需要政府部门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果,又需要社会各主体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要从以往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的同时,突出社会组织、社团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协同效果,努力搭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机制。社区群众也要高效参与到城市化治理中,这需要广大治理主体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先进产品和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技术赋能与城市化治理,能够成为城市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5G网络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这要求城市化治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快速无缝对接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各类社会主体也要能够积极转变观念,用好、用活信息技术,使其在城市化治理中发挥价值,使相关治理主体和有关部门能够借助智能化工具精准捕捉群众痛点,为城市化治理提供优质服务。
夯实城市治理法治化基础
城市化治理法治化是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此,需要各方主体树立依法治理的观念意识,要坚持法律至上,一切以法律为基础和准绳,要真正将法治作为城市治理的主要方法,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基本理念,确保各类治理主体和参与者都能受法律保护。同时,各方主体要依法依规、合理有序地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既要有法律作为“硬性”约束,又要有德治这一“软法”作为柔性引导,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真正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多元共治
强化社会多元力量的协同治理,是实现城市化建设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的一大关键。现阶段,城市化市场化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的边界越来越大,且在城市化治理中,构成要素日益多样化,民众思想日益多元化,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在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需要重新理顺城市治理体系,要不断整合各方治理力量,实现社会力量的协同治理,努力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专业化、灵活化优势,积极培育和引导更多的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化治理中,提高治理效能,打造各方聚力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青海大学),项目号:21SZJS63010743。
(作者系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