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大豆丰收。 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萝北名山小镇。

□苏红 本报记者 吴树江

萝北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力抓产业、稳增收、提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开新局。

夯实根基 “三产”融合 “链”式发展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萝北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三产”融合,“链”式发展。

2023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99.66万亩,完成省市下达的112.8万亩大豆种植任务,成功向上申报全国大豆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新认证绿标3个,新认证绿色食品面积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43.475万亩。

萝北按照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策略,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他们以科技示范推动中药材品质提升,目前全县现有道地药材品种展示园6个,中药材地理标志品牌“萝北五味子”区域品牌1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7家、种植公司4家,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7.48万亩。

进一步延伸生猪产业链条,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该县成功引进省重点项目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已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5个。今年新建养殖场一个,改扩建养殖场一个,新建饲料厂一个,加快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建设的落地。

同时,肉鸡全产业链发展强劲,萝北全力推进北三峡白羽鸡全产业链项目,累计投资16亿元,已建成集繁育、孵化、养殖、屠宰、饲料加工于一体的全封闭式白羽鸡生产基地,年孵化、饲养、屠宰能力均达到6500万只,各类肉产品供应肯德基、麦当劳等三十多个高端用户,并免检出口到俄罗斯。调熟项目及梅恩进口宰杀九块鸡小鸡生产线项目正加紧推进, “北三峡”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省第一批省级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达标养殖场。

今年,萝北县成功引进了湖南嘉通肉牛养殖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多个场地设施的建设,投产后将打造成具有自主特色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

有效治理 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

萝北把发展村域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建设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

兴东村以功能共享为模式,打造了特色民宿及绿色采摘区,建设了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高端民宿、餐饮等设施,延伸建设了2000平方米绿色采摘园。

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战役”,推进全员参与、全域整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县出动车辆3110台次,农民投工投劳6117人次。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萝北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成村级污水管网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完成率达97%;开展了户厕整改“百日攻坚”行动,共整改问题户厕867户,年内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

巩固成果 织密扎牢防返贫网

织密扎牢防返贫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萝北县从动态监测到精准帮扶再到风险管控,实现了全覆盖、多维度、协同式作战,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风险的发生,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用好中央、省级衔接资金,实现项目资产与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有效衔接。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该县投入110万元,全面提升63个行政村的饮水质量,改造建设农村危房11户。精准实施雨露计划,依托“就业援助月”等方式,已就业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253人。

按照农户提、乡村审、行业核、县级查的方式,落实村级排查研判、镇级评估审定、县级动态调整的风险管控解除办法,建立了村、镇、县三级风险解除快速响应工作机制。

该县建立了防返贫监测机制网。通过完善农户自主申报网、部门信息预警网、村级走访排查网,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致贫返贫风险点尽早关注,尽快帮扶,杜绝返贫致贫。组织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共排查农户6158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萝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