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农业”的绥化实践——绿色农业篇

望奎 一“增”一“减” 绿色发展

望奎县村里建的储存畜禽粪污的干粪池和黑膜囊。

培养车间。

通过吸污车将自家沉井内的生猪尿液排放进黑膜囊内。

□崔砚泽 本报记者 董新英

望奎县是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近年来,望奎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瞄准建设“四个农业”发展目标,突出发展绿色农业。

如何高效实现种养结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望奎县给出了有益探索。

望奎县东郊镇种地大户冷文忠算了一笔账:“我今年种了517亩地,使用政府免费提供给我们的粪肥,平均每亩地能少用6斤化肥,节省了5000多元,不但增了产量,还养了地力。”

望奎县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工作中,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支撑,推进粪肥发酵还田,在全县建设了695个粪便储存池和4处区域性大型粪污处理中心,打造了60处高标准集中沤肥场,每年可堆沤发酵粪肥近50万吨,还田面积30万亩以上。

畜牧大县的破题——粪肥发酵还田

作为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望奎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55.94万亩,生猪、黄肉牛、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98万头、11.2万头、12.5万只和1150万只,畜牧养殖量大,粪便产生量多。

望奎县积极解决粪便出口难题,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发展,黑土地实现一“增”一“减”。“增”的是土地地力和效益,“减”的是化肥量。

种养循环,变废为宝。在位于东郊镇厢兰五村的望奎牧原东郊一场,望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环保部经理姜明星告诉记者,该场2019年12月投产,专门设置了粪污处理区,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出“养殖—沼肥—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沼液通过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有机肥可供4500亩土地使用,达到种养零排放、环境无隐患。

除牧原的集中处理模式,“村收集、乡选址、第三方转运处理”是望奎县开展粪肥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打法。

以东郊镇水四村粪肥集中堆沤场为例,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集中沤肥10500立方米,在常温状态下堆沤30天,核心温度可达到50摄氏度;连续堆沤90天后,进行翻堆再次发酵90天,实现无害化处理;秋后直接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抛撒还田。这个堆沤场辐射东郊镇3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成为猪牛羊和家禽的粪便出口。按照每亩地还田1.5立方米粪肥计算,该堆肥场的粪肥可还田7000亩,实现化肥减量、产能增加、农民节本增效的“一减一增双增效”。

望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文学介绍,年初以来,望奎县将村屯环境整治、粪污还田、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工作有机结合,采取村收集、乡选址、第三方转运处理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粪污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借助绿色农业种养循环试点和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着力构建粪肥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新模式,重点破解畜禽粪污“出口”难题。

望奎县粪肥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新模式的建立,成功破解粪污出口的难点,一方面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板结变蓬松,“锁”水能力更强,还可以推动化肥减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使养殖户、市场主体、种植户形成利益共享“闭环”。

望奎县东郊镇镇长武洪臣说:“粪肥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新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环境,还可以使畜禽粪便得到合理利用,把粪源变成资源,可谓是一举两得。”

绿色技术支撑 打造增产示范

在绿色农业发展中,望奎县以发展绿色生产技术为支撑,建立科学合理轮作制度,落实轮作试点面积34.4万亩以上;协调推进秸秆还田和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用绿色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在通江镇、火箭镇等乡镇创建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园区5个,全县植保无人机达到150台以上,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面积100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在火箭镇正兰四村垦地合作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示范区,火箭镇党委副书记纪凤龙介绍,这片示范区面积1000亩,以望奎县龙薯联社为经营主体,实施垦地合作托管模式,采取秋季深翻秸秆全量还田,施用粪肥、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经过去年秋季的灭茬、深松、起110厘米大垄、镇压等程序,这种方式对增产有实际效果,今年平均亩产2000斤以上。”

灯塔镇惠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2019年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科技服务措施、其他工程等五项内容。今年高标准农田实现稳产增产。

在绿色农业发展中,望奎县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动实施侵蚀沟治理237条,完成造林插柳2.6万亩,落实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粪肥、有机肥施用面积25.4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面积16.43万亩,黑土地保护建设面积8.3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35%。

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望奎县创新金融支持优惠政策。建立经营主体与建行、信用社金融机构合作共赢模式,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农业绿色产业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门槛和资金成本,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农业发展领域,支撑全县绿色农业发展。

据悉,望奎县构建“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培育发展加工型专用玉米、绿色优质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杂粮杂豆、特色养殖等绿色生产基地21个,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28万亩,“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2个。

望奎县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将全部绿色食品基地纳入质量监测平台,结合产品数字代码技术,实行产加销全过程可追溯。积极构建绿色有机功能性物产质量追溯系统,全县入网追溯企业达到11家,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望奎县委书记王顶介绍,望奎县作为畜牧大县,在种养加循环上,寻找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断加强黑土地保护力度,打造绿色农业发展“升级版”。此外,望奎县在发展绿色农业上,重视绿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求建立完整、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绿色农业发展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发挥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在绿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黑土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图片由望奎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