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悦 张振翼 本报记者 孙昊
近日,面对一起多年前形成的、较为棘手的土地纠纷,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运用“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联动解纷工作模式,先后进行4次会商会办,最终化解纠纷,政府务实高效作风赢得百姓点赞。
多年来,雅尔塞镇党委不断探索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的“一站式”解纷思路,推进基层政法综治工作力量融合、手段融合、机制融合,构建了镇政法委员牵头,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联动解纷工作模式,确保了全镇98%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雅尔塞镇是典型的农业镇,辖区有13个民族,人口分散、风俗多样。该镇矛盾纠纷大多为邻里、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一般性纠纷。为确保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镇政法委员统筹调配“三治”力量,即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以及民政、城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综治力量,“三官一律”等法治力量,乡贤、“五老”、志愿者等群治力量,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矩阵,打造村居200米矛盾纠纷吸附圈,确保“小事不出村”。
该镇充分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各自职能、形成合力优势,明确“首问负责、分级分类、归口处置、全程跟踪”程序,打造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闭环链条。针对占全镇50%的邻里、旅游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四所一庭一中心”工作人员首问负责制,由首问责任人当办尽办、能调尽调,实现就地化解。对于占全镇矛盾纠纷23%的婚姻家庭、债权债务、损害赔偿等一般性纠纷,由综治中心调度相关“所”“庭”或职能部门综合运用警调、诉调、访调、仲裁、公证等多种手段定分止争。对于占全镇矛盾纠纷25%的农业生产、征地补偿、文旅开发等疑难复杂纠纷,由综治中心提请镇政法委员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四所一庭一中心”会商会办、联合调解,努力实现“事心双解”。
他们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打出矛盾纠纷化解“组合拳”。线下通过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受理窗口,线上依托“码上办·马上办”综治直通车平台收集群众诉求,打通群众反映矛盾纠纷渠道,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会办等5项机制,保障联动化解工作高效运行。对于村(社区)多次化解未果,可能激化、上行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镇政法委员组织“四所一庭一中心”会商会办、联合化解。
近年来,在镇政法委员的组织下,依托镇综治中心平台,充分发挥派出所震慑保障、司法所温和调解、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第三方客观中立、人民法庭定分止争释法析理的作用,雅尔塞镇呈现出各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全镇和谐稳定。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如今的雅尔塞镇,事有人管、忙有人帮、困有人扶。“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联动解纷工作模式让全镇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