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之窗

一份关注生命急救的提案

□本报记者 蒋平

今年年初,一份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公共场所AED配备的提案提交到省政协,该提案用一组组数据为我国院外心脏骤停人群画像,并指出对于抢抓“黄金4分钟”,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是国际公认的有效院前急救设施之一。目前,我省公共场合AED的配置及使用推广率,与发达国家及国内一线城市相较仍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农工党省委提出了中肯建议。该提案经省政协立案后,被转交给了省财政厅、省卫健委。两单位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对提案内容进行研究,针对其中提到的问题和建议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并作了专门答复。

提交这份提案的农工党省委,始终把关注目光聚焦在医疗卫生领域。提案发起人之一,农工党党员王志宏,是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儿科基地教学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病诊治。谈起这份提案的由来,王志宏说,多年前在国外参加基础生命支持培训时,她真切感受到了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公共场所AED配置的必要性。当意外来临时,生命会在分秒间急剧流逝。如何开展救援、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规范使用AED,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抢救的“黄金4分钟”,是王志宏多年来的一桩心头大事:“AED要配足更要用好,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患者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能否得到第一时间救助。”为此,提案建议指导各市(地)科学设计AED布局规划,分批分阶段推进AED建设,优先在火车站、客运站、地铁、景区景点、便民服务大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商业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并为警车、消防车等专业车辆配备,以便更好应对突发情况。统一设计制作AED标识外箱,绘制AED地图信息,以便突发情况下就近调用。同时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和志愿服务队伍培训,把AED使用纳入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年初,省卫健委印发了《黑龙江省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由政府主导公共场所配置AED,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鼓励企业、个人捐赠,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AED,共同提升社会急救能力。《通知》要求,各市(地)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同时,加强AED急救知识的宣传培训,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学校、企事业)”等活动,现场面授急救技能,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等不同形式,让广大市民都能了解急救知识,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切实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

对此,省财政厅将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对纳入地方政府规划的AED购置所需经费,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资金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慈善机构、基金会等捐赠资金积极主动配置AED。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增加AED配备数量,提升我省急救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提案落地有声。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在交通场站、旅游景区、城市公园、服务场馆、购物中心、酒店宾馆、党政机关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近6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