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书记曲向亮

让村子富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

□田晓慧 本报记者 杜怀宇

冬季的绥芬河,室外银装素裹,室内春意盎然,在绥芬河市绥芬河镇绥东村的温室大棚里,茄子、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

几年前,绥东村还要靠天吃饭,自从曲向亮这个大学生村书记上岗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曲向亮始终把推进乡村振兴、造福百姓作为必须坚守的初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绥芬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绥东村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牡丹江十佳奋进村”“最佳文明村标兵”等称号,今年绥东村成功入选2023年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记者走进绥东村时,曲向亮正帮村民摘草莓。他指着胸前佩戴的党徽说:“戴上党徽,时刻提醒村民有问题找党员。”在他的带领下,绥东村的田间地头总会出现党员志愿者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都会为村民提供帮助。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绥东村继续大力推行“三耕富民”党建模式。“支部建在耕地、党员聚在耕地、群众富在耕地”,将支部建在田间地头,建到农民中间,更好地推动党员在田间带头、培训在田间开展、政策在田间传达、义务在田间履行、问题在田间发现、建议在田间提出、困难在田间解决。为推动“三耕富民”党建品牌走深走实,他们将全村耕地、花卉大棚科学划分为三个网格,选配优秀党员担任网格长,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双带头”活动,形成了耕地有小组、大棚有党员、全村一盘棋、党群一条心的生动局面。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绥东村发展壮大的难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曲向亮先后来到杭州、南京、昆明等地学习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创新性经营模式,结合利用绥芬河镇别勒洼区域积温高、土壤肥沃等优势,选定共享菜园项目。“以前这一块地一年到头收入也就2000元,现在有了共享菜园,收入翻了好几倍。”村民王凤香一边打理菜园一边说。今年,绥东村创新打造智慧农业菜园经济,打破传统土地出租模式,年增收两万元。在共享菜园内,不仅提供认领服务,依托标准化托管、专业化种植,种植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同时也为青少年实践提供场所。

近年来,曲向亮在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上下功夫,依托地缘优势,抢抓机遇,坚持“小农业、大作为”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向新、奇、特的方向发展为目标,全力实施“特色农业富民工程”。“让村子富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这是职责所在。”绥东村建立了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和吊袋木耳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基地面积100余亩,共有大棚80余栋,利用“互联网+”模式发挥“指尖”商贸效能,探索“创花卉品牌、育果蔬精品”的发展路径,年产值达260余万元。

今年以来,绥东村新建高效大棚两栋,建设光伏配套工程,硬化园区内外地面,修建太阳能路灯,进一步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基地全年种植销售市政花卉40万株,产值达60万元,带动70余名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股东实现分红2.5万元。“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永不止步。”曲向亮说,下一步,绥东村将继续积极谋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力度,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点燃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