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区域银税互动中存在问题策略研究

□周建华

银税互动,是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于2015年7月联合推出的一项举措,即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合作,银行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小微企业纳税信用情况,为纳税信用级别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以信用为担保的便利融资条件,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税收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效,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改进、不断拓展和努力提升。

广泛宣传政策,持续扩大“银税互动”影响力

一是宣传好“银税互动”的重要意义。通过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的互动,将纳税人纳税信息与银行授信有机结合,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银行获客途径,提升小微企业税法遵从度,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二是宣传好“银税互动”的适用范围。税务部门将企业的部分涉税信息在依法合规和企业授权的情况下提交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利用这些信息,优化信贷模型,为守信小微企业提供税收信用贷款。“银税互动”贷款产品具备“纯信用、零抵押、利率低、随借随还”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纳税信用等级为A、B、M级的小微企业。

三是宣传好“银税互动”的优惠政策。要把各部委出台的大量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通过广而告之、上门辅导、集中培训等形式让纳税人全面掌握、深入了解、熟练运用。量化政策指标利于政策落地,如: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力度,如: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提出“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安排”;注重完善普惠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如: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用足用好政策,不断拓展“银税互动”扶持功能

一是固化深化政策。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由于经营不确定性大、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等、财务不规范等原因,不良贷款率较高,商业银行一般采取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方式。但受到疫情等经济大环境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周转困难、融资难度大、担保模式弱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其中,对小微企业影响较为深远。为此,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除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外,更积极引导其弱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品依赖,转为审核还款第一性,鼓励银行提高对小微企业投放信用贷款的比例,原本没有抵押担保的轻资产小微企业也能积极参与到贷款市场并获得融资支持,“银税互动”政策得到进一步支持,各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务信用贷款产品,有效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

二是拓展互动机构。运行初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率先签约为银税互动金融机构,后又拓展到中国龙江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现正在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国有银行签约。

三是丰富互动产品。目前各银行的“银税互动”基本都将纳税信用等级和纳税额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条件,以纳税信用等级和一定时间内的纳税总额结合银行内部信息、征信记录等确定授信额度。虽然各银行银税互动产品利率不一,但从2020年至今,“银税互动”产品的种类数量和发放贷款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注重评估政策,切实提升“银税互动”外溢效应

一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当前,在信用贷款政策的支持下,商业银行正逐步摒弃贷款审核过程中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大幅提高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比例,各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以税务信用为担保的银税互动贷款产品。此类产品的共同点是可以根据税务、司法、市监、征信及银行内部数据对小微企业资信情况进行精准“画像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原理影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通过近几年的产品迭代升级,实力雄厚的国有银行都大力发展线上银税互动贷款产品,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以税务部门的纳税信用等级和纳税额为基础,结合各政府部门及银行内部数据为贷款企业自动计算授信额度,既降低了银行的营业成本,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二是提升诚信纳税主观意愿。为了激励小微企业积极依法纳税,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税务部门积极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为小微企业带来融资政策,为银行拓宽业务面。通过微信群、商业街电子大屏、印发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向小微企业介绍银税互动政策。为了摸清各银行的银税互动产品特点和优势,逐户多次到各银行了解银税互动产品利率、授信额上限、贷款发放等情况,并建议各银行机构通过向省行建议执行利率优惠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等方式为符合授信条件的诚信纳税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宣传和推介会现场介绍,引导小微企业树立诚信纳税意识,营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社会氛围。

三是开辟金融客户资源渠道。通过银税互动平台,实现纳税信用与银行信用的互认,银行可以获取小微企业的纳税信息,为银行批量获取优质客户资源搭建新渠道,弥补传统单户营销模式的缺陷。利用银税互动平台结合市监、征信等信息构建的自动审核模型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审核的成本及时间,提高贷款产品的利润率,并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优化完善政策,进而加大“银税互动”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金融贴息力度。作为“银税互动”中风险的承担者,政策红利的释放者,银行积极落实政策是企业的担当,但是要想让这项政策更大程度发挥效用,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期普惠金融政策,不能光靠银行“用爱发光”,还要设法通过该政策的推广为银行带来效益,实现多方共赢。建议相关部门一是对“银税互动”产品给予更高额度的贴息、再贴息奖励,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银行积极性,发挥“银税互动”产品对小微企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政府部门拨付专项资金、出台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各金融机构研发或者引进完善、合理的信用贷款风险评估、信贷审核系统,进一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降低监管风险。

三是加大金融授信力度。优化“银税互动”政策指标,各银行的产品中都有对纳税额的要求,而不少小微企业因为享受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实缴税额较少,可能因此不符合授信条件。因此建议将小微企业享受的减免税收纳入准入条件和授信额度计算的统计范畴。

政府主导政策,逐渐形成“银税互动”社会效应

一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银税互动”产品作为无抵押、纯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相比,银行相应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银税互动”产品给予风险补偿,划拨专款专项建立配套的风险资金池,在对金融机构向依法纳税的小微企业主进行发放贷款时及时形成坏账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消除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顾虑。

二是加强政府和银行的“互动”。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扩大、明确信息共享范围和内容,为税务部门共享信息提供政策支持。扩大“银税互动”范围,将市监、社保、法院等多部门信息资源纳入互动范围,探索建立联合奖惩机制,为金融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节约金融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验证的成本。

三是形成社会共用信用评价体系。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强化对守信企业的激励和对失信企业的惩戒作用,提高企业的守信意识,形成诚实经营纳税增信、信用提高带来更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