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衍春委员
姜同河委员
付晓飞代表
张志坤委员
刘杰代表
□本报记者 李播 赵一诺 吴利红 杨惠暄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如何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等,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
加力巩固就业向好态势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何衍春介绍,我省将以实施“六项计划”为载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力巩固就业向好态势,在服务龙江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就业担当。
何衍春委员说,在着眼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就业动能培育计划方面,我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营造“就业友好型”经济发展环境,抢抓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挖掘重点领域吸纳就业潜力,推动形成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良性循环。
在着眼于“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就业政策拓展计划方面,坚持政策优先,推动财政、投资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开展“乐业龙江”政策升级、“援企护航”减负稳岗、“创响龙江”创业扶持、“智慧就业”数字赋能等行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扩大就业岗位供给。
在着眼于“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实施就业帮扶兜底计划方面,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做优高校毕业生校地联动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集中组织服务攻坚,统筹做好农民工、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民生大事。”省政协委员姜同河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从三方面下足功夫:要实现教育公平,坚持实施“四零承诺”,在入学、分班等方面实现人人平等;要培养培训优秀教师,通过“优师计划”做好职前优秀教师储备,提升现有教师专业素养;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人民群众的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023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持续将龙江人民美好期待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普职融通……一项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举措扎实有力。
两会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只有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才能不断壮大科研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拔尖人才队伍。”省人大代表付晓飞说,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事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省政协委员张志坤建议,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龙江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优化教育结构布局,一方面,建立人才培养上下贯通的新体系,全面提升基础学科育人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持续探索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为优秀人才涌现提供沃土。
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省人大代表刘杰说,改造老旧小区、城镇污水管网提升、就业、医保等多方面基层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这就要求必须发挥自身作用,深入到群众中去,听民情、解民忧,关注低收入家庭、独居老年人等,积极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做实做细做靠,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
刘杰代表建议,向街道明责、赋权、扩能,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基层的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切实打通基层治理能力“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用“绣花功夫”做好社区基层治理工作,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社会救助保障精准化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我省民政部门将采取怎样的举措?记者采访了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周广也。
周广也介绍,全省民政系统将进一步聚焦社会救助保障精准化,坚持以“民政牵挂·救在身边”品牌为引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为主线,坚决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我省民政系统还将全面落实政策供给、幸福享有“暖心牵挂双清单”,出台分层分类+动态监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网格化+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救助对象、类型、力量、手段全覆盖,高效实施“五个救助”。在科学分层精准救助方面,做好低保、特困“核心层”救助的同时,加大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边缘层”认定力度,形成“梯度缓坡、分层分类”救助格局。在监测预警高效救助方面,完善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确保监测对象“不漏一人”。
图片由本报记者 荆天旭 刘项 全思明 宋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