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博物馆里拼插大船。
游客参观哈军工纪念馆。
在“蛟龙号”模型前孩子们难掩激动。
小朋友在哈工大智能车创新俱乐部实际体验。
扫码了解分两批开放的我省高校博物馆名单。
□ 张爽 本报记者 蒋平
这个冬天,哈尔滨绽放的雪花,是黑龙江旅游业的“繁花”。在高潮迭起的龙江旅游热潮中,黑龙江的高校又为游客们送上一波更大的惊喜——近期,省委教育工委发出号召,23所高校的37家博物馆、校史馆、展览馆积极响应、陆续开放,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亮出我省冬季冰雪旅游的新“家底”。平时难得一见的校园宝藏,成为哈尔滨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10万游客走进大学校园,尽享文化盛宴。
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全方位体验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览;
去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军工纪念馆,沉浸式感受新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中的红色记忆和精神家园;
走进黑龙江大学博物馆,解密鄂伦春族、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独特风韵;
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博馆,看3000余件馆藏文物中蕴含着的文化精髓;
走进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纪念馆,在“鼠疫斗士”的爱国故事和伟大精神中洗涤灵魂……
今冬,哈尔滨冰雪旅游现象级火爆全网的背后,也突出展现了我省78所高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汇智龙江、丰富科教资源的深厚底蕴。
哈工大 魅力科技 吸引八方来客
前不久,哈工大迎来了广西小朋友。孩子们在哈工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跳舞机器人。小萌娃被哥哥姐姐们“举高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另一边,在哈工大课堂上,物理学院学生陈俊荣带领青少年们感受“光”的世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学生王瑞琦带领小朋友们共同感受芯片的魅力。在哈工大中心,来自智能车创新俱乐部的同学们现场指导小朋友们感受智能车的魅力。建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哈工大中心,在2023年游客参观量94万的基础上,2024年24天参观量已突破7.4万人次。哈工大与央视合作的《常识课》,把科普课堂搬进了冰雪大世界——哈工大物理学院任延宇教授在“冰雪演播室”里为游客们讲述冰雪之美。
在哈工大中心,来自浙江的王信泽和弟弟一进门就被下棋机器人吸引,在学生志愿者的讲解下,小哥俩很快掌握了游戏规则,跃跃欲试地和机器人赛上一把。“弟弟一直对航天科技特别感兴趣,这次近距离接触,收获满满。希望未来兄弟俩也能考入哈工大,成为航天人。”父母看着兄弟俩齐心协力攻克难题,十分欣慰。
“哈工大今年火出圈,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我希望能在这个时候出一份力,在百年老街上为游客介绍哈工大,让游客了解哈工大是如何打造大国重器、培养杰出人才的,我感到十分自豪。”哈工大党员志愿者、物理学院樊嘉宁老师说。
哈工程 诚意满满 带游客逐梦“深蓝”
这个冬天,“掏心掏肺掏家底”的哈尔滨让全国人民耳目一新。全国重点大学、“国防七子”之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军工操场用冰雪塑造出我国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航母、大型邮轮、LNG运输船。
有的挥毫泼墨、笔下生花,有的凝神屏息、小心落铲……在第十六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上,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57支参赛队冒着严寒切磋技艺,展示出青年人的无限创意,一刀一铲的雕刻下,美妙奇幻的冰雪舰船在哈工程校园精彩呈现。
除了令人惊叹的雪雕作品,哈工程拿出更多宝藏奉献给国内外游客。
来自四川的小朋友来到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原址,参观了船舶博物馆,亲手拼插大船,逐梦“深蓝”。
哈工程的船舶博物馆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座、也是唯一一座高校船舶博物馆。古船、民船、军船、航母……行走在一艘艘精美的船模间,孩子们感受着来自中国船海事业发展的律动。船的功能、建造原理、海洋知识……经过大学生们的讲解,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曾经只在电视中见到的“辽宁号”“蛟龙号”以缩小化的模型出现在面前,孩子们难掩激动。孩子们听得入神、看得挪不动步。船舶历史展、海洋运输展、海洋开发展等9大展区,让孩子们看得过瘾,强烈要求“举高高”“再看看”。
“孩子们对船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我的讲解对他们的成长能有所帮助。”哈工程人文学院常猛说。
“让更多的小朋友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专业特色、大学文化,我愿意做传播者,把哈工程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船舶学院全海林老师说。
哈医大 四馆齐开 见证医学神奇
第一块校牌,第一枚勋章,一个个世界首例,一项项亚洲纪录……走进藏品丰富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史馆,300余件展品讲述着哈医大97年的发展变迁。
“1926年9月8日是哈医大的诞生日。哈医大由两脉渊源汇流而成:肇始于伍连德博士创办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这面展板展示的是哈医大不同历史时期的校门,小小的校门浓缩了哈医大历史的变迁……”讲解员胡博越带领游客穿越百年,走进历史尘烟。
吴昕桐和爸爸走在参观人群的后边,认真观看展柜里的每一件珍贵展品。“从学校公众号上了解到校史馆开放消息,赶紧预约报名。我们想带孩子增长见识,希望她长大后能走上医学之路,护佑生命,救死扶伤。” 吴昕桐爸爸说,近距离感受哈医大的深厚底蕴,对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培养爱国精神十分有帮助。
在人体标本展厅,参观者静静地听讲解,理解生命的本质,深化对生命的敬意与感怀。“‘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当今临床医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的家人也很了不起。”厦门大学学生刘嘉琪在此深受震撼。“作为一名医学生,看了这些人体标本,让我对一些疾病的病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里的标本很精彩,讲解得也很详细。”中山大学学生刘泽深感此次冰城之旅不虚此行,不仅看到了冰天雪地的银白世界,同时也感受了黑龙江丰富的科教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宣布开放,科创龙江的“一池春水”不断激活。乘东风,拓新路,科教“软实力”正在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