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村七星广场建起的游乐设施深受游客欢迎。本报记者 张澍摄
□本报记者 徐明辉
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努力化劣势、扬优势,补短板、锻长板,走出独具龙江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子。
黑龙江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表面看是劣势,实际上是优势,其蕴藏的潜在价值十分巨大。近期龙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冰雪大世界严寒中的万人蹦迪、中央大街徜徉的“小金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门前的长队……“尔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冬季旅游目的地。这是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度挖掘冰天雪地蕴含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释放的“集成效果”。
变“地理劣势”为“发展优势”
2023年9月,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结合”,其中之一是“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我省锚定补天寒地冻这一短板,锻冰雪经济这一长板,发挥独特自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在去冬今春火热的冰雪旅游发展实践中,省委省政府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冰雪经济规划、政策和配套措施,成立专班前瞻性布局、系统性推动。哈尔滨把冰雪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实施,立足“游客需要什么”来研究“我们能给什么”,把能做的事做好,把能做好的事做到极致,切实把“头回客”变为“回头客”,把“畅游地”变为“常游地”。
变“极寒”为“极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漠河北极村视察时说,“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龙年春节,3000多位南方客人在漠河北极村过年,大年三十的七星广场上游人欢乐打卡,马拉爬犁驮着南方的“小金豆”们穿行在北极沙洲与神州北极广场栈道。杭州游客杨雪飞赞叹:“北极村哪里都美!”
北极村的冬季旅游是我省各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的缩影。这个冬季,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到中国雪乡,从横道河子风情小镇到黑河寒地试车基地,从华夏东极到神州北极,都摆出了各具特色的冰雪盛筵,带动了“尔滨”特色美食、龙江“黑土优品”等享誉全国。“极寒”中的“极美”,不仅展现在冰雪景观上,也体现在风土人情上、镌刻在文化内涵中。
变“冷资源”为“热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为我省推进冰雪经济多元化发展指出了方向路径。我省抢抓后冬奥时代和第九届亚冬会黄金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冰雪产业供给,在产业链发展上科学谋划。《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对冰雪经济发展进行精准定位,提出大力推动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创新产品服务,增强冰雪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冰雪经济体系。以哈尔滨为例,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023年新增82家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同比增长74.47%。
“冷资源”也让北极村的寒地试车产业一片火热。大批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云集于此,利用当地漫长的极寒天气,对车辆进行各种测试。越冷越忙碌。
冰雪经济是低碳环保、产业关联度高的朝阳产业。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李松泽认为:冰雪经济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冰雪旅游带来的“流量效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冰雪,做足冰雪“乘数效应”文章,为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黑龙江的冰雪正在成为品牌。下一步,我省将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在冰天雪地中“寻宝”,在极冷严寒中“找矿”,着力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实践地和价值转化地,让龙江冰雪热越来越旺盛、越来越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