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2024全国两会报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五省党报联动推出大型报道

村与村的对话·乡村振兴,我们这样干|浙江余村: 留住生态绿迎来新村民

由旧工厂改造而成的“余村印象”。殷兴华摄

□杨卫丽 浙江日报记者 李世超

星星闪烁,600条彩鱼灯空中“接力”,化成百米“巨龙”,吸引不少城里的游客慕名前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热闹依旧,游客一拨接一拨拍照留念……每一次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总能感受到这里超高的人气。

“20多年前,村里炸山开矿,粉尘漫天,造成‘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2003年起,随着浙江“千万工程”的持续实施,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恢复生态,并发展休闲经济。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多年来余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用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发展道路。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24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011万元。

在深入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余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2022年7月,余村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医疗等8个类型,向全球发出一份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

85后陈喆是“余村全球合伙人”之一,他在由水泥厂改造而成的乡村图书馆里,开起国漫主题文创店,不仅卖咖啡,还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引入余村;擅长视频创作的阿鲍团队在余村后巷改造了一幢工作室,用镜头记录乡村和青年的故事;村里来了机器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把研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稻田边“长”出了村里第一家骑行俱乐部……一年多来,“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已落地50余个,大批年轻人纷纷往村里“跑”,在乡村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新时代乡村发展道路上,需要年轻人回乡村,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创新,才能让乡村越来越有活力。要坚持以创新思维去推动乡村振兴,思考让“新赛道”吸引“新村民”、“新村民”催生“新业态”、“新业态”锻造“新经济”。

浙江日报记者 李世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