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一边,涂有特殊标记的寒地测试车队浩荡穿城而过驶进林海雪原;另一边,滑雪场或是城区浇筑的冰场上,游客坐爬犁、滑冰车,追觅北极光,体验极致冰雪快乐……这就是大兴安岭冬季特有的景象。
寒冷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礼物。日前,在最北的漠河极寒测试园,来自隆基、晶科、正泰、通威、中建材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光伏、电器电子、车衣车膜、新材料等产品进行户外实证测试。
“冷经济”发展紧锣密鼓,折射出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构建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的喜人景象。
大兴安岭在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中补短板,使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发展由“慢跑”变“快跑”,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
筑牢发展基础
大兴安岭地区在加快边境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网架构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数据中心以及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方面下足了功夫。
编制《风电及光伏项目建设规划》,总容量约5000兆瓦;谋划推进了200万千瓦风光储多能一体化能源基地、500千伏新型电网、呼玛县100兆瓦风电项目、塔河县200兆瓦风电项目、加格达奇区150兆瓦风电项目等多个项目,推动完成了新能源项目微观选址、能源基地设计、新建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能源基地和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兴安岭还重点推动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解决电网架构安全和电力外送通道问题。
补齐产业短板
立足维护“两大安全”以及保障民生、服务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着眼加快推动通信基础设施补短板目标,采取超前规划储备项目、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措施,攻坚克难实施了一系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9年以来,大兴安岭累计新增建成4G、5G基站1200余个,实现了城镇、乡村人口聚集区4G、5G全覆盖,特别是G331、G111国道通信信号平均覆盖率提升了30个百分点,接近90%;解决了沿江沿边道路、村屯通信信号从无到有的问题。力争利用3年至5年时间,解决1300余公里重点道路无信号问题,不断提升边境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助力更好维护“两大安全”以及保障民生、服务旅游等产业发展。
强化自身优势
地处极寒地区的大兴安岭,冷资源成为“天然练兵场”。寒地测试考察、合作洽谈、项目签约、寒地论坛等活动一年四季都没停过,每到冬季,塔河试验站、绣峰塔哈尔河寒地试验场、漠河市红河谷汽车寒地测试场就会云集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开展新车上市前的各类性能测试工作。
2022~2023寒地测试季,实现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7%。2023年6月,大兴安岭与长春汽车检验检测中心、中铁四局一公司三方举行《寒地测试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目前,漠河市、加格达奇区、新林三地汽车寒地测试场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
未来,大兴安岭寒地测试发展思路明确:将漠河市打造成汽车寒地测试基地,将加格达奇区建设成寒地测试中心。
打通数据壁垒
为改变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不利局面,未来两年内,大兴安岭将规划做好数字产业园数据中心二期、三期建设工作,以此打通各部门、各县区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数据壁垒”,对各类数据的收集、加工、储存、利用做到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监管平台。
在世界5G大会上,大兴安岭与北京丹嘉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大兴安岭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办公场所已经完成,并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大兴安岭分公司建设了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第一期投资建设20组机柜,可承载3000核CPU、7400G内存、360T存储的移动云服务器资源需求,总投资2785.5万元。未来两年,将建设大数据中心二期、三期项目。
优化政策引领
在优化政策引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出台了《大兴安岭地区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等,从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等方面,支持大数据存储中心和超算中心建设。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塔河县2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呼玛首台风机进行吊装、G331通信补盲项目加快推进、极寒测试园在漠河运营、牧业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园、中药材组培育苗基地相继签约……这些生态主导型产业项目为大兴安岭经济发展蓄积了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