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大思政 育人新格局

双鸭山研学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上科普课。

东北石油大学思政课堂。许丽娜摄

哈师大师生走进延安梁家河上思政课。

98岁的张志君教授。 本报记者 蒋平摄

思政课堂上师生交流。

□本报记者 赵一诺 蒋平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思政教育肩负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思政教育,该如何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20年,我省与北京、上海一同被教育部确定为先行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试点,5年来,我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思政教师将“冒热气”的思政课讲得“接地气”,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逐步构建起具有龙江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探索思政课教育新模式

大庆精神始终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不断丰富完善。如何把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新学期伊始,东北石油大学思政教师徐晓宇聚焦“原油突破25亿吨”这一话题,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大庆油田靠矛盾论、实践论“两论”起家的故事。徐晓宇说:“在那个自然、物质条件都极其艰苦的年代,广大石油人通过认真学习领悟‘两论’蕴含的思想,认清了‘这困难、那困难,国家没有油才是最大困难’的主要矛盾,激励了石油人不畏艰难困苦、坚定为祖国献石油的决心与信心……”

“融入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情况,通过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方式,将凸显新时代价值与内涵的大庆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鹤岩说。

在该校思政课上,学生们根据主题自行分组并作专题汇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打分的方式确定研讨成绩分,并汇入课程总成绩。“经过充分研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掌握得更深刻全面,也对大庆精神有了更多了解,教学、育人的效果很好。”徐晓宇说。

多年来,该校将大庆精神融入“三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打造互动融通、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宽度、情感温度、历史跨度的思政课模式。

在东北石油大学校园,师生们对铁人王进喜的战友孙宝范、“人民楷模”“第二代铁人”王启民作的报告记忆犹新。2019年,该校8名思政课名师主讲的“大庆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线上课,在“智慧树”网络教育平台全网上线,在直播见面课中,孙宝范、王启民倾情讲述铁人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勇跳泥浆池的故事和“把井打到国外去”的故事……

“我们年轻人喜欢追星,而像三代铁人这样,为祖国无私奉献、对事业无怨无悔的人,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星。”大庆精神学生宣讲团第三任团长张新说。

如今,带着浓厚“油味”、闪耀着大庆精神光芒的线上课程已成为东北石油大学最具特色的思政课和省级一流课程,被76所高校近5万名学生选修。“学校将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持续凸显大庆精神特色,为培养具有‘五心四力’大庆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付晓飞说。

立足龙江倾心铸魂

近年来,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持续推动思政课程守正创新、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的基础上,以科学研究支撑教学、以理论宣讲助力教学、以热点融合精细教学、以社会实践辅助教学,全力打造“大思政课”新格局。

自1984年张志君教授带领学生驻厂进行社会调查和理论宣讲至今,40年来,哈师大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井冈山、延安、遵义、西柏坡、牡丹江等地,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用最深的情怀和最饱满的情感将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

走进张志君教授的书房,98岁的张志君教授正端坐在书桌前学习新理论新政策。“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要教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书。”张志君教授说,带领学生们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身品质,学会吃苦,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在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书。现在的青年人更要深入社会,拜群众为师,才能学到真知。

“创新思政课程,我们关注‘人’、把握‘政’、引领‘思’、创新‘课’、拓展‘域’,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维’育人模式,引领全省思政课教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虹自豪地向记者晒出了近年来学院取得的喜人成绩。

2019年,哈师大马院思政课经验材料提交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课程,该课程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清单,并在实践中推进精品课建设,实现思政课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2021年,哈师大马院打造“历史画卷里的思政课”,以史燃情、以情化理、以理铭志、以志笃行,课程效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学院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

当“五育”遇上“五维”,哈尔滨师范大学用铸魂育人的坚定信仰和匠心育人的朴素理念,让思政教育焕发出五光十色的光彩。

建设“一体化”育人体系

“中小学生朝气蓬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要讲好思政课,更应该讲求方法。”春季开学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同题异构”一体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副院长潘强一席话引来同行共鸣。

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手拉手”备课、磨课,将不同学段的思政内容有机衔接,让“热气腾腾”的思政课直抵人心。

今冬,来自双鸭山的40名研学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在哈军工纪念馆,同学们在志愿者李紫萌的引导下,了解哈军工历史,聆听一个个红色故事,在哈工程大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文化展厅,同学们参加了一堂工程科普研学课。

“这群孩子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第一次有机会操作格斗机器人,他们兴奋地鼓掌叫好。”哈工程大学工训中心教师周莹说,学校每年大一新生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工程伦理与工程认识》首次实践研学就会安排在这里,目的是让学生们体会“大国工匠”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也希望来研学的孩子们能够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走进工程文化,树立工程强国的梦想。

“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方式的核心是‘一体化’,这就要求不同学段的思政教师能系统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雒文虎说:“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化’不起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学科育人‘统’不起来、方法手段‘活’不起来等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黑龙江红色育人资源,打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特色化体系,努力为黑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实践教学工作范本,为全国大中小学提供龙江经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介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齐备的学科体系优势,与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省实验中学等单位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与省内中小学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探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为牵头黑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