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示广大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不当维权面临“四大风险”:

风险一:

纠纷解决遭阻碍。“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一般不具备法律执业资格,其通过编造或歪曲事实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维权渠道和资源,还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风险二:

信息泄露隐患多。“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金融账户等敏感信息,给消费者带来个人信息被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如果消费者想终止代理协议,还可能遭到骚扰、恐吓。

风险三:

经济负担更沉重。“代理维权”的组织和个人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截留侵占资金。

风险四:

征信污点影响大。如果消费者轻信“代理维权”组织和个人的教唆,采取暂停或拒绝还款等行为,很可能因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可能对以后申请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应如何维权呢?

一、现场协商。

当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时发生金融消费纠纷,通过现场沟通与协商解决最高效,协商不成可以拨打营业网点公示的相关电话,提出合理诉求。

二、电话或线上渠道。

当我们不在营业网点或觉得营业网点已无法解决纠纷时,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统一客服电话或线上渠道(如官网)进行投诉。

三、金融监管部门。

当我们的问题无法通过金融机构投诉成功解决时,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金融监管机构投诉。

四、寻求调解或司法帮助。

金融消费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来解决纠纷,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