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束温暖的光

《春江水暖》 中国画 牟成

□赵丽佳

清晨,拉开电闸,伴随“嗒”的一声响,原本沉寂在黑暗中的藏品被一一点亮。幽幽光影,晕染着朦胧和细腻,就像母亲的双手轻轻抚触着刚睡醒的你,静谧而美好。那束投射在每个角落的光,虽暖黄柔和,却能赋予它们鲜活、顽强的生命力。

置身于此,你会暂时地忘却喧嚣。它无声,却振聋发聩;它未动,似恍若隔世。这里是透视黑龙江的一扇文学之窗,这里汇集了黑龙江文学珍贵的史料和优秀成果,这里承载的是一份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龙江文学的责任。它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感,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这里就是黑龙江文学馆。

何其有幸,我能够工作在这里。可初来文学馆时,我却对自己充满了盲目的自信,觉得这份讲解员的差事,不过是一部“复读机”,只要重复稿件里的内容就可以。

伴随着清晨被点亮的柔光,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启。成百上千的游客从这里走过,而那句“您好,欢迎您参观黑龙江文学馆”,我已经记不清说了多少遍。人来人往中,我时常都能看到拿着笔,专注记录的文学爱好者,还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热烈地讨论着《呼兰河传》。尤其是当知识青年向我提出问题并望眼欲穿想得到答案的时候,看到耄耋老人噙着泪水伫立在《林海雪原》人物群雕前的时候,曾经的那种迷之自信,似乎被打破了。我荒芜的心,被他们真挚的热忱填满。我对文学的热情在这一刻被再次点燃,也由此生发出了对于讲解员这份工作的热爱。是晨起的那束光点亮了展馆,也同时照亮了我未来的路。

人把心放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而今,我可以用自己最朴实且精准的语言向大众讲述这暖光下的文字,让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聆听到古代文学中优美的神话传说,感受岁月流逝中散发的耀眼光芒;领略“镇馆之宝”——萧红的亲笔信,感悟这位传奇女作家漂泊海外时的真情实感;欣赏名家的经典作品,唤醒刻印在历史中独特的文学记忆;看看获奖证书,重温一下龙江作家的光辉时刻,体验文学带来的荣耀!文学无声,这份工作的意义便是让文字发出声音,成为传播思想,传递温暖和力量的“光源”。

这里的灯光,每天都会被点亮。而我,站在光下,仿佛看到了曾经在书桌前、台灯下,写日记或作文的自己,正期待着用优美的文字,获得既是母亲,也是老师的认可。原来,文学的根芽早已深埋在我的内心深处,是这束光温暖了她,让她再次成长。不同的光源,照亮了曾经和如今的我,是不同的我,也是始终热爱文学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