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

读《何处不归鸿 苏轼传》

《何处不归鸿 苏轼传》/方志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刘诗良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作为“大宋顶流”,是无数人的精神偶像。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钱穆说:“他是罕见的千古完人。”苏东坡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呢?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所著《何处不归鸿 苏轼传》一书,从苏轼出生完整地讲到他离世,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

苏轼是身怀道义、忧心黎民的实干家。他从政为官40年,无论是在杭州、徐州、定州、登州为官期间,还是在黄州、惠州、儋州遭贬期间,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千秋功业。宋神宗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黄河上游曹村决口。徐州城外洪水滔滔,危急关头,苏轼来到城门口坐镇指挥,对大家说,“有我苏轼在,洪水绝不会进城”。他一边带领徐州军民筑堤防洪,一边和众人研究泄洪办法,从上游挖开一个缺口,让洪水流入黄河故道。经过45天的顽强拼搏,终于把洪水挡在了徐州城外。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强调“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亲自发动并招募民工20余万,疏浚西湖,美化湖堤。继任者林希将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从此“苏堤春晓”位居西湖十景之首,杭州西湖从此名扬中外。他筹集资金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公立医院,取名为安乐坊,收集民间的偏方、验方和养生经验,帮助老百姓防治疾病。

苏轼是多才多艺、成就卓绝的文艺家。欧阳修毫不吝啬对苏轼的赞赏,他对同僚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无论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为官,甚至被贬流放,他始终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他一生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著述,涉及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人生、民俗等方面。后人编辑出版了《苏轼全集》。其中诗歌2700余首,词作300余首,散文4200余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代表作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他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造诣深厚。他的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齐名。

苏轼是善用食材、擅长烹饪的美食家。我们熟知的东坡羹、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等等,相传均为苏轼发明创造。黄州期间,苏轼发明了著名的黄州三味——东坡羹、东坡肉和东坡鱼。这三道美食,无一例外均为廉价食材。东坡羹是一道以蔬菜、豆类、米类做出来的羹汤,所用食材廉价易得,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调料。“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轼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结合自己四川老家猪肉做法,发明了东坡肉,并创作了《猪肉颂》推广这一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地处南方,湖泊山间自有不少鱼。苏轼就根据当地常见的鱼发明了东坡鱼,并且创作了《煮鱼法》来传播这一美食。

苏轼是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哲学家”。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在多次贬谪中,他选择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勤政为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研究美食。董卿说他“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他被贬海南时,与友人信中云:“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和诉苦,如此豁达乐观。庙堂不好待,他浪迹江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同行的人狼狈躲雨,他走得潇洒从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有人说,苏东坡把失意融化了,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艺术美学;把挫折揉碎了,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把颠沛流离接纳了,化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世人皆爱苏东坡,爱的何尝不是那个同在世间经历着种种苦难仍坚守着热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