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 “一企一策”推动数字化转型

机械手对包装好的大米进行码垛。

□文/摄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日前,记者在位于鸡东县永安镇的鸡西市故香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故香米业”)生产车间内看到,一颗颗晶莹饱满的大米正分别从4台大米色选机中流出。“仪器利用光电技术将大米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去除色泽、形状上有问题的米粒和杂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大米的品质。”故香米业副总经理任占祥说。

故香米业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大米销往湖南、云南、新疆等地。2020年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着手数字化转型,其中就包括这4台大米色选机。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管理方面,订单、财务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当然,最明显的变化还是在生产上。”任占祥说,“我们两层的生产车间,过去每班需要12人来接辅料、打包、码垛等,如今每班只需要3名工人看设备、看辅料、开叉车,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日产能也从300吨提升到500吨。”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鸡东县工信局上门辅导,与企业负责人现场沟通交流,详细讲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车间、高新技术企业等申报政策,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及扶持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分类施策,推进“一企一策”帮扶,协助企业提前谋划申报工作,突破发展瓶颈,助推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在国投生物能源(鸡东)有限公司的生产控制中心,生产车间的运营情况通过大屏幕一目了然。鸡西市工信局和鸡东县工信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解读数字化智能车间的申报要求及奖补优惠政策。

“我们以厂内网络全覆盖为基础,通过建设自动控制系统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各工艺关键部位、控制部位数据采集率达100%,关键部位全部实现远程自动控制,自动化率98%以上。”综合部经理吴国彬说,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实现年加工转化玉米约92万吨,生产燃料乙醇30万吨、DDGS饲料约27万吨。

该企业在建厂之初就瞄准数字化方向,对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动态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过程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吴国彬说:“如果在十年前,建一个和我们现在同等规模的厂,至少需要2000名员工来保障生产运转,而如今全厂只有200名员工。”

“我们共建设了115套网络设备,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整网具有可靠性、坚固性及良好的扩展能力、强大的管理能力、拥塞控制保证等一系列良好的性能,确保全厂自动化设备可通过高覆盖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传输。”吴国彬说。

“我们目前已成功培育数字化智能车间1家,为帮助更多企业突破数字化建设中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顺利开展数字化转型,鸡东县工信局组织省市专家、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向,加强帮扶指导,做好激励引导,推动全县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高质量发展。”鸡东县工信局局长王超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