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保姆”的苦辣酸甜

□本报记者 王彦

金振宇,典型的东北汉子,浓眉大眼、膀大腰圆,声音浑厚嗓门大,笑起来憨憨的。2001年从部队复员后,就一直“扎根”在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汽机检修本体班,从“毛头小子”逐渐蜕变为“技术大拿”。

23年间,金振宇参加机组大修二十余台次,攻克技术难关无数。在他的办公桌里,有着厚厚的一摞证书:华电能源公司安全生产标兵、龙江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本本证书上,可以看到他流淌的汗水,听到他奋斗的足音。

2013年2月,牡二电厂外拓市场,金振宇等人被派往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援建。语言障碍、信息闭塞、饮食起居不适应、每天14个小时的超强度工作,使大家思乡情切。

随行翻译不够用,金振宇就靠“蹦单词儿”结合自创的“手语”跟巴方交流,竭力传达自己的技术主张。在发电机密封瓦检修中,金振宇与巴方产生意见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设备回装时,漏泄量严重超标,巴方悔不当初,从此对他“言听计从”。

历经104天,机组启动后带负荷能力由原来的50%提升到100%,效果惊人,得到巴方高度认可。

此行“功德圆满”,令牡二检修品牌声名远播。一次次海外援建的艰辛经历,让金振宇积攒下了雄厚的技术“家底儿”。

金振宇对检修工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绝对是说一不二。

2014年,牡二30万千瓦机组首次大修。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工程进行到轴系中心调整步骤,始终存在偏差,班组、车间的技术骨干轮番上阵,5天过去了,大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金振宇发疯似地翻图纸、找资料、上网查询相关案例,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提出建议:把轴瓦吊出重新排查!几个组长一致反对:“我们已经检查好多遍了,肯定没问题。时间这么紧,重复工作只是浪费时间。”金振宇不容争辩地说:“听我的,拆!”再次排查后,果然是瓦块磨损偏差导致轴系中心不稳。问题迎刃而解,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2018年,牡二成立了“金振宇劳模工作室”。金振宇立下“军令状”,率众向两块“硬骨头”发起挑战:真空严密性达到优良,主机热耗率接近设计值。借助大修,金振宇率领工作室成员向“汽封间隙要指标”,机组启动后,热耗率降低82.25kJ/kWh,真空严密性小于0.27kPa/min,指标优化,目标达成。

近年来,金振宇的多项技改革新项目被转化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企业创收创效近六百万元。

2019年11月,牡二电厂#8机组大修临近尾声。金振宇已经连续五天工作到深夜,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布满红血丝的双眼透着掩不去的疲惫。班里唐大姐心疼地说:“他工作太投入,经常错过饭点。等到饿急了就四处‘化缘’,随便弄点饼干、泡面充饥。好几次,面泡好了,他却睡着了,鼾声打得震天响。”唐大姐看在眼里,鼻头不觉发酸……

金振宇经常加班到深夜,晚了就睡在单位沙发上。主任几次发现“撵”他回家,“刚换季办公室还没供暖,冻病了咋办?赶紧回去!”一身伤病多半就是多少个夜晚在办公室和衣而卧留下的。

班员们一致评价,金振宇这个班头更像老大哥,呵护着班里的每一个人。想到他的无微不至,大家心里甜丝丝的。说起班长的热心肠,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金振宇用人情味把大家“串”在一起,班组一家人指哪打哪,百战百胜。集团公司首批标杆班组创建中,本体班入围并连续三年保持着标杆班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