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丹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当前,县域经济正值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主攻方向,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打牢基础。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坚持以标准化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发展特色产业支撑强县富民
县域特色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就是要富民强县,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我省要坚持工业兴县、产业强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载体。要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做优做大现代畜牧业,深入实施高端肉牛“百千工程”和奶业振兴计划;做精做优食用菌、冷水鱼、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开展冷水渔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生物制造等新产业,大力培育冰雪经济、乡村旅游等新增长点,培育壮大产业园区和立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县域经济扩量、提质、增效。
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开放则是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激发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要注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同时,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形成县域新质生产力。
县域经济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周边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要积极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入县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绿色转型厚植发展根基
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要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做好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鲜明导向,承接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大力培育冰雪经济、乡村旅游等新增长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医疗康养等产业,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开辟更多产业发展路径和变现增收机制,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绿色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