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
大学阶段是法治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提升法治素养的“拔节孕穗期”。高职大学生逐步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地处理各类民事法律问题,甚至需要应对民事法律纠纷。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不足以应对这些状况。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加强民法普法教育,以培养民事法治思维、学习民法立法知识、掌握民法基础规范、注重民事纠纷维权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民事法治素养。
要加强民法普法教育
通过课程普法。通过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及各专业法律课程进行民法典普法教育,将民法典基本原则、基本规则等融入课堂。开展实践普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法典公园、民法典长廊,拍摄民法典微视频,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案例普法。组织学生到所在地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网旁听案件审理,优选人民法院案例库民事案件,推进民法普法教育。依托网络普法。主要依托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法治日报公众号、地方司法局公众号、学校公众号等开展民法典普法。
要培养民事法治思维
树立民事法治信仰,尊重民事法律权威。通过开展民法典条文诵读等活动,推进民事法治理念入脑、入心,落实在依照民事法律办事行动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主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要学习民法立法知识
了解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主要结合党史教育常态化了解民法典的五次立法过程,尤其是新时代第五次民法典的立法过程。领会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主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理论文章进行学习领会。学习民法典的立法体例。主要通过对比国外民法典的立法体例进行学习。通过学习,理解总则编在民法典中的统领作用,明晰物权编在民法典中的基石功能,了解合同编在民法典中的主体地位,领会人格权编在民法典中的价值意义。
要掌握民法基础规范
掌握民法典的亮点。通过“小明”与民法典的故事等掌握民法典的亮点内容。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主要通过查阅民法典基本原则、观看专家讲座等方式掌握。掌握民法典的基本规范。通过查阅民法典条文,观看学习强国看法治关注民法典、无讼学院《民法典逐条精解课》等途径学习掌握。
要注重民事纠纷维权
关注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大学生维权必须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注意保存证据。大学生要有收集保存证据的意识,否则可能使自身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选择维权方式。维权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大学生必须依法进行维权,优先选择成本低的方式如协商、调解解决,必要时通过仲裁、诉讼的方式维权。获取专业帮助。大学生可以向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必要时聘请律师进行诉讼维权。
要结合学生客观实际
结合生活实际。民法典和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大学生成年后有赡养、扶助、保护父母的义务,大学生网络虚拟财产等财产权益得到民法典保护,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要知悉自甘风险的规定,大学生要遵守禁止高空抛物的规定。结合专业实际。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探寻和专业有机结合的联系点,为学生专业学习奠定民事法治基础。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编号2023GXJK085。
(作者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