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

实施立德树人五大工程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宋烨 本报记者 王彦

科学地构建发展战略,是一所高校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关键。

从培养边远地区短缺人才起步办学,到率先在省内开创职业技术高等师范本科教育,再到新时期聚焦“新工科、应用型、现代化”、努力建设“最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建校32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走出了一条具有华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规范强基工程 强化党建引领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哈尔滨华德学院党委深入实施“规范强基工程”,坚持“三个强化”把方向,筑牢战斗堡垒根基,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思想号召力。学校将党的领导制度、学习制度落实到改革发展和办学治校全过程,贯彻“第一议题”制度,创建“五学一讲”理论学习模式,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宣讲、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红色研学等活动,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省委教育工委主题教育简报等刊发。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治领导力。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明确政治把关操作规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断完善学校党委会、校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形成了职责清晰、共商共治的内部治理新模式。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组织保障力。干部选任突出政治标准,强化一岗双责,在人才引进、教师评聘、学术评价中细化政治、师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出台党务干部选拔任用办法、问责管理规定,打造横向联动、纵向一体的责任链条。学校基层党组织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成长型基层党建示范点、民办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2

思政领航工程 聚力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哈尔滨华德学院深入实施“思政领航工程”,协同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坚持“三个创新”抓提升,为学校内涵发展培“根”,为学生成长成才铸“魂”。

创新拓展“大思政”路径,构建育人新格局。思政课建设始终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持续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打造“开学第一课”思政课品牌,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库,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子”,实现课程育人课堂联动、资源融通。探索思政课实践的创新路径,依托校内红色展馆资源,开展思政现场教学、沉浸式情景教学,把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作为“大思政课”重要内容,联动哈尔滨新区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构建起“全周期理论武装、全过程教育引导、全方位实践养成”的育人新格局。

创新丰富党员教育载体,凝聚发展新动能。学校设置党员先锋岗、匠心筑梦工作站,创新“音乐党课”“情景式党课”教育形式,倾力打造“红色家书”“经品学工作坊”“艺媒问道”等党建思政品牌,组织志愿服务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丰富党员教育载体,孵化实践育人“金课”。先后4部党课入选全省“党课开讲啦”展播,其中一部党课被《党的生活》杂志收录全省推介;“新时代先锋”宣讲团事迹入选全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创新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探索服务新模式。学校设专人专岗专项资金,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网上校长信箱、开辟师生意见反馈平台,建立“书记校长接待日”制度,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师生满意率不断提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体育馆、英才大厦先后落成使用,教师办公室改造、公寓改造、食堂改造换新升级,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通勤线路全面优化,办公电脑全部换代,绿化美化工程持续推进。“党群服务综合体”工作案例获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黑龙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等荣誉。

3

文化浸润工程 聚焦启智润心

在办学实践中,哈尔滨华德学院注重挖掘、积淀自有文化与传统,探索构建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过程相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文育人 启智润心”的文化育人模式。

打造品牌文化,彰显育人特色。学校持续打造华德雪艺、华德霓裳、课前五分钟演讲、雷锋精神践行团、校园文明建设大学生志愿团等12个校园文化品牌,覆盖全体学生,辐射整个校园,搭建起一个个自我展示、自我锻炼、拓展视野的平台,不仅陶冶了师生情操,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更激发了对“大爱、责任、荣誉、合力、坚韧”华德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弘扬红色文化,促进全面发展。学校把理想、信念、志向教育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引导,以及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学生活动,作为学生培养的“三个切入点”,依托校内红色文化馆廊和美育实践基地,开展“五导一扶”思政,“五色教育”融合,“五育并举”推进。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连续两届获评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连续6年入选“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20强”。

4

国防铸魂工程 厚植爱国情怀

作为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哈尔滨华德学院积极推动革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打造了以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教育家纪念馆、国防教育广场为主体的“红色文化馆廊”,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厚植爱国情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思政育人载体多样。将国防教育与养成教育、思政课等有机结合,开展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形成了“升国旗手资格状”“大学生军训教官团”“国旗护卫队”等一系列国防特色品牌。学校先后被授予国防科技人才贡献奖、黑龙江省安全和谐校园、黑龙江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并多年荣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区域辐射作用凸显。截至目前,馆廊已累计接待6.7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成为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生热门“打卡”地,被誉为哈尔滨新区“文化名片”。先后获评黑龙江省青少年国防体育发展联盟基地、黑龙江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基地、哈尔滨新区青年人才联盟红色研学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5

“一融双高”工程 激发双擎共鸣

哈尔滨华德学院把“一融双高”作为加强党对民办高校全面领导、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接产业链、赋能人才链、做优育人链、拓展服务链,构建起“党建+产教融合、党建+引育优才、党建+学风建设、党建+精彩课堂、党建+服务就业”工作模式,以“链式党建”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双擎共鸣。

着力学校应用型定位,推进“党建+”产教融合。学校先后与哈工程、哈焊院等16家院校企业党建结对共建,成为龙江工程师学院联盟成员,联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华德—吉利学院”“华德—镇江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通过联办讲座论坛、创新大赛,实现校企多元共建,全链条联动。

着力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引育优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构建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5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两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师,一名教师荣获省级模范教师。实行“青蓝工程”新任辅导员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党员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发挥中俄职业教育联盟和哈尔滨新区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优势,引进俄罗斯中国籍院士设立工作站。

着力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党建+”精彩课堂。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激发党员教师深耕课堂,示范实践OBE教学理念,促进“教”与“学”质量双向提升,推动形成教育教学创新创优氛围。

着力人才目标培养,推进“党建+”学风建设。通过开展“学习互促、生活互助、日常行为互查”行动,推进党建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学校优良学风提升,为学校“三个培养”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着力学生高质量就业,推进“党建+”服务就业。党委书记、校长挂帅,党总支书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多支队伍赴深圳、昆山等地开展 “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纳入就业包保体系,提供暖心“三个一”服务。学校先后与保时捷、美的等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连年毕业生500强企业就业占比超过20%,在用人单位树立起“华德品牌”。

哈尔滨华德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党旗引领书写教育报国初心,以忠诚担当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在服务教育强国和龙江振兴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华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