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

紧握党建“金钥匙” 开启群众“幸福门”

抚顺社区党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居民上门问诊。本报记者 李巍摄

□本报记者 马智博

坐在庭院里新加装的长椅上,唠唠家常、下下棋。对于安固街107号的许多居民来说,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踏实。“这几把座椅是社区帮我们安装的,看似普通,却是我们最需要的。”让居民们点赞的社区,就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而这样温馨的画面,在抚顺社区时常上演。

面对基础设施老旧、群众诉求多元、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抚顺社区党委紧握党建“金钥匙”破解治理密码,创新提出“内引外联、共驻共建、不驻也建”社区党建新路径和“678910”网格工作法等,让社区工作实现由“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样”、由“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居民“小事”不“小视”,抚顺社区党委把“民忧”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让幸福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变得具象化。

凝聚合力 同心为民

“子慧,听邻居们说,最近我家总有滴水声,有空能帮我去看看吗?”6月13日7时许,走在上班路上的抚顺社区党委书记李子慧接到安和街居民王国信的求助电话。因常年在外地,出于对社区的信任,王国信将自家钥匙委托社区保管。

撂下电话,李子慧当即联系社区大党委成员之一的道里供水分公司第二运营服务中心。10分钟后,供水公司人员赶到并展开排查,很快发现漏水点。

“王大哥,供水公司工作人员检查确认问题不大,马上更换管线,您放心吧。”收到社区正在维修的回复,王国信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每次找到社区,反馈都是这么快。”在视频电话另一端,王国信竖起大拇指。

王国信的获得感,来自抚顺社区党委“内引外联、共驻共建、不驻也建”社区党建新路径。

功能弱,资源散,服务少……治理难题如何找到突破口?抚顺社区党委在推进“大党委”建设中找到了思路。

“我们把辖区内关系互不隶属、层次高低不同的机关单位、学校、医院、非公企业等领域的党组织,吸纳进入社区‘大党委’,将多元领域的单位党组织连接起来,重塑组织与组织的‘近邻’关系,从而推动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李子慧说。

独居老人家的电路问题有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维修,百姓有法律难题可以向律师事务所咨询求助,居民升级社保卡可以请银行上门服务……多元力量不断向社区聚集,居民在相关领域遇到困难,只需一个电话,社区就可以协调相关单位及时上门解决。社区的服务触角在无形中延伸,百姓的“急难愁盼”得以有形高效化解。

一件件“心头事”在社区高效办理,让百姓见证了社区治理的力度,感受到了社区服务的温度。

网格细化 服务加倍

6月14日一早,抚顺社区72岁的独居老人王淑清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社区网格员干丽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上门问诊。

“我昨天就是随口说一句不舒服,今天就上门问诊,太暖心了。”王淑清连连称谢,她说,社区网格员精细化服务属于常态。

“您低血压,前段时间总感冒,还是让专业医生给您看看,这样我们也放心。”干丽娜一边说着,一边扶着王淑清上床躺好。

号脉、量血压、测血糖……医护人员随后给出诊断结论,开出药方。干丽娜拿出纸笔,需要什么药、怎样服用,记得清清楚楚,很快将药品采购齐全送到王淑清手中。“儿女早就给我买了电梯房,但我一直没搬。就冲着抚顺社区没得说的服务,我哪舍得离开这儿。”王淑清说。

王淑清家的这一幕,正是抚顺社区细化网格做精服务的一个缩影。

网格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为了将服务百姓的链条从“山路十八弯”变成“上下一条线”,抚顺社区将辖区内2548户居民划分为11个网格。“每个网格内都建立支部委员会和庭院管理委员会,做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李子慧介绍。

为了将网格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抚顺社区对日常工作和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创新提出“六必到”“七必访”“八必报” “九必问”“十必应”的“678910”网格员工作法,实现了服务群众由“坐等上门”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工作法的实施,让我们第一时间知晓居民冷暖、掌握民情动态,第一时间答疑解惑、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民情了解在一线、政策宣讲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李子慧告诉记者。

共商共治 共享和谐

“希望社区能帮我们搭建平台走进百姓身边,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企业”“期待社区能多多将好政策传递给企业,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不久前,一场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为主题的书记茶话会在抚顺社区多功能会议室举行。一杯热茶在手,众人围桌而坐,侃侃而谈,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喝出了社区治理干群同心的“民生好味道”。

茶话会上,人大代表、驻街单位代表、党员群众、新兴业态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有意见,有问题,有想法,社区工作人员一一记录、解答回复,并将无法立马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册,后续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推进解决。

“以往开会都很严肃,很多心里话都不敢表达。今天这个会开得很温馨,让人放松,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像和家人唠唠心里话。”参会企业代表说。

在抚顺社区,这样共商共治的模式灵活多样。“庭院议事会”“四老论坛”“青年会客厅”等主题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青年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等共同参与社区管理。

“社区的事儿办得顺不顺,关键看民主协商程序走得实不实。”李子慧表示,近年来抚顺社区不断创新共商共治模式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持续畅通各方交流、整合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解决各方诉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逐步成型显效。

◎记者手记

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效果和水平事关基层的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是否有效,衡量标准就在于百姓是否满意。

从“治理难”到“共同治”,从“服务有”到“服务优”,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抚顺社区在开展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正是紧握了党建这把“金钥匙”,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模式,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才让百姓收获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民心所向,立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群众的呼声有人听,群众的建议有处提,群众的事情有地办。在这样的社区生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