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立东
在鹤岗市,有一支活跃在矿区48年的志愿组织,她们的成员由母亲、妻子、女儿组成,被矿工亲切地称为矿嫂。
48年来,从支煤保勤班到家属协管站再到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累计到矿区开展服务活动3000多人次,为煤矿安全生产、矿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在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之际,记者走近这一群体,倾听她们的故事。
到富力煤矿“送安全”后,齐凤梅和她的伙伴们又聚到南山区麓岭社区,要总结一下。面对镜头,领队齐凤梅一点不紧张,说着说着就唱上了:“我那口子工作在掘进队,为矿山生产没少挨累,每天上岗头一件事就是开安全会……”这是齐凤梅自编的表演唱《四煤嫂夸丈夫》的片段。
“现在矿工工作条件好了,待遇高了,我们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跟过去不一样了。”抚今追昔,齐凤梅感慨良多。
“支煤保勤”活动早在1976年就在鹤岗矿区兴起了,所谓“支煤保勤”即为支援煤矿生产和保障矿工出勤之意。在当年,参与“支煤保勤”工作的矿工家属被称为保勤员。
当年煤矿开采工艺落后,矿工工作条件艰苦,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了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矿里联合居委会动员矿工家属“吹好安全枕边风”,为矿工搞好后勤服务。
当时齐凤梅的公公就是矿上的采煤工,婆婆谭元欣是居委会主任,是第一批保勤员。
这些简单直观的安全教育方式从婆婆那一代传给了齐凤梅这一代。
今年52岁的齐凤梅,身为承上启下的“矿二代”,从保勤员、协管员到志愿者,在“送安全”的路上往来三十余年。
齐凤梅总结“支煤保勤”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6年至2002年;第二阶段是2002年至2020年;第三阶段是2020年至今。
2002年,29岁的齐凤梅担任了麓岭社区主任,此时的支煤保勤班易名家属协管站,齐凤梅兼任站长,“送安全”的矿嫂队伍已经从67人增加到218人。
到了齐凤梅这一棒,矿嫂“送安全”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从缝缝补补、包粽子、包饺子扩展到班前嘱托、安全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等。
2020年,齐凤梅退休后返聘到社区做网格员,主要工作还是组织、策划“送安全”服务。
接任麓岭社区主任的是40岁的丁玉莲。
丁玉莲的爷爷、公公、丈夫都是矿工,她是“矿三代”。早年,鹤岗矿区有矿工近10万人,仅富力煤矿就有矿工近万人,经过提档升级,智能化改造,解放了大量人工,现在富力煤矿工人数量减少了大约70%。
麓岭社区目前有居民5848户,80%以上是矿工和退休矿工家庭。
进入新时代,矿区“支煤保勤”服务被纳入了志愿服务体系,作为新时代的“保勤员”,丁玉莲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目前,麓岭社区矿区安全志愿服务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送安全”志愿服务除了保留传统项目外,还充分利用微信短视频、抖音、快手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接地气,效果好。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富力煤矿工会女工部部长任金凤告诉记者,现在,富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已经实现连续12年无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几代“矿嫂”几十年来的默默付出、暖心服务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