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小镇十八站

古驿小镇的仿古驿站大门。

□文/摄 刘薇

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古驿小镇(以下简称古驿小镇十八站)是由十八站林业局打造的国家AAA级景区。这里有着悠久的远古文明,2万年前,先民们在这里的山路上留下自己第一个脚印;这里是漫漫古黄金之路的第十八个驿站,古驿道上两条清晰的车辙依旧向远方延伸;这里世代生活着勇敢的鄂伦春人,山水之间浸染着浓浓的鄂伦春风情;这里是莽莽兴安的绿色净土,被誉为中国避暑养生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

古驿小镇十八站位于黑洛公路中段,上行370公里至龙江之源洛古河,下行380公里至黑河,是黑洛公路自驾游的黄金节点,必经之路。醉美G331国道在景区内穿过,可以直达古驿小镇。一路向北,古驿小镇十八站会让你感受到古韵与时尚融合之美。

驿道悠悠存古韵

在古驿小镇十八站的驿园公园内,伫立在树林中的一块石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五个烫金大字:古黄金之路,石碑下有一段两公里左右的古驿道留存。整个道路都淹没在荒草之中,惟有两道清晰的车辙刻印在脚下的土地上。在古驿道旁边,是两座雕塑,一座是一名士兵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另一座是一辆满载黄金的车辆保持着艰难地向前行进的姿态,两座雕塑表达的意境不同,却都在向人们讲述着驿站和这条驿道的历史。

1685年,为快速传递雅克萨战报,康熙帝下令从嫩江墨尔根至雅克萨开辟一条“奏捷之路”,沿途共设置25个驿站,开设到这里是第18个驿站,故名十八站。战争结束后这条驿道逐渐荒废在岁月的尘烟中。

1894年,清政府为了运输漠河、呼玛一带的黄金,光绪帝决定开辟此路,重新开启自嫩江至漠河的古战场驿站。李金镛率队而下,沿着当年驿道留下的痕迹在大山和丛林中跋涉,90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上,平均每30公里设一个驿站,十八驿站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古黄金之路的重镇。

古驿道遗存讲述了古黄金之路上的第十八个驿站,而古驿小镇的“中国·古驿道驿站博物馆”则是中国唯一一处以驿站文化为主线,在全面展示中国各时期驿站文化的同时融入了世界驿站历史的驿站博物馆。进入展馆,就是走进了生动翔实的驿道与驿站的历史长河中。

走出博物馆的历史,古驿小镇的仿古驿站大门把人带入真实的意境。大门情景化的设计呈现了古驿站的沧桑与艰辛,通体的木质材料更平添了几分原始与古朴。走进大门,一枚“黄金之路十八驿站”仿古铜印雕塑映入眼帘,形态各异的石头上写着不同的红色“驿”字,随性地散落在绿地上,组成了意境深幽的驿字石林。置身其中,让游客感受到遥远的呼唤,与驿站氛围如此亲近。

密林深处鄂伦春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首“鄂伦春小唱”就一直唱在我的心里。歌声里勇敢的鄂伦春人在古驿小镇的群山之中骑马狩猎,在呼玛河中结网捕鱼。1953年下山定居,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森林里不再有狩猎的身影,但是独特的鄂伦春文化却融入这片土地。

郭宝林的家是鄂伦春民俗馆的一个缩影。郭宝林,鄂伦春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和夫人都是鄂伦春族,他们自己在家里开办了一个“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展”,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了《最后的山神》纪录片,郭宝林和他的桦树皮船走向了世界。郭宝林说,桦树皮船曾经是鄂伦春族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他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有桦树皮船。年逾古稀的夫妇换上民族服装,给我们展示、讲解着鄂伦春族特色工艺品,以及背后渗透的历史。至今,山林里还保留他们的木刻楞,他们会定期居住一段时间,倾听天籁的声音。不远处,“木若沁”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船,静卧在小河边,等待着新的航程。在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的大型演出《画印十八站》中,郭宝林老人划着他的桦树皮船进入镜头。

十八站林业局每年都会开展鄂伦春民俗文化节,都会举办十八驿站鄂伦春文化园开园仪式。2024年的十八站之夏,十八驿站鄂伦春文化园精彩开园,众多游客相聚在文化园, 游览着每一处景点,萨吉满盛山、阿尼胡畔、七星栈道、九曲通圣……都留下游人不舍的步履。鄂伦春人身着民族服装,跳起《狩猎舞》,伴随着鄂伦春欢快歌曲,游人围在篝火旁翩翩起舞,绚丽的礼花绽放在空中,装点这份大山里的异域风情。

绿水青山生态美

古驿小镇十八站景区面积63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35%,高大的兴安落叶松直冲云天,秀美的红皮云杉、水曲柳等十多个树种星罗棋布,处处珍禽在天,香菌在林,锦麟在渊。漫步在森林里,飞龙鸟在你的头上轻盈地掠过,幸运的你会在林间发现野生猴头、木耳、蘑菇,还有北国的相思红豆、蓝莓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让你忍不住去采摘。最让人怜爱的是穿行在林中的梅花鹿,像是大森林里美丽的精灵,让大山瞬间灵动起来。而景区的驿站鹿苑,憨憨的麋鹿自在地咀嚼食物,让人感受一份原始与自然。

沿着景区的环形路而行,脚下是用石块儿铺成的步道。景区的建筑都隐约在树林中,独具匠心的观景台、休憩区,与周边的林木和谐呼应,展现着生态美和自然美。当年马蹄溅起滚滚黄沙的古黄金路原址,一座大型的森林公园拔地而起,名为驿园。驿园里通体修建一座长廊,就像展开的一幅书法长卷,苍翠笔直的落叶松装点着公园,静谧的森林默默无语。林地间,杜鹃花开放在这片浪漫的春光中。廊内有人在下棋,偶尔有情侣挽手走过。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情绪的着落点,一种温馨、幸福代替了当年苍茫荒野中的寂寞和孤冷。

“中国最北灯笼城”的美誉带给游客无限遐思,象征着团圆、喜庆的大红灯笼悬挂在塞北的古驿新城就平添了几分苍茫和悠远。5万盏各种风格和样式的灯笼悬挂在古驿小镇的大街小巷,百姓口里的“灯笼街”,十八站的主街——中央大街,就悬挂了3600盏灯笼。最具特色的是一排排悬挂着写有“驿”字的方型灯笼,夜色空濛时,这一片“驿”字灯笼格外醒目,仿佛置身于古驿道,耳边恍惚有快马的嘶鸣,眼前恍惚有一辆辆满载黄金的马车在驿路上徐行。古驿小镇的韵味就幻化在那一片灯影里......

随意地闲逛在小镇,就散漫到不想离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营地,还有新落成的“宾馆体验式营房”,古驿小镇都在倾心为游客打造“远方的家”。

带着对古驿小镇的依依不舍,从西出口返程。路口处地标建筑的大红灯笼令人赞叹:通高10.08米,整体风格是浓烈的中国元素,“十八”字样被艺术化地镶嵌在灯笼上。“大灯笼”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调,那灿烂的黄色诠释着十八站由黄金古道而得名,奔放的中国红象征着如今的十八驿站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像一颗绿海明珠在茫茫兴安岭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