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霞 “小家”安宁 “大家”幸福

◎记者手记

社区工作干的好不好唯一的标准是口碑,老百姓的“好评”和“差评”决定着你“活儿”干的好坏、服务是否到位。社区工作者干的全是“琐碎活儿”,老百姓有困难,无论涉及哪,王宝霞都愿意出头露面解决。

当得到帮助的居民给她送锦旗时,王宝霞真心疼:“有这钱买几斤排骨一家人炖上不香吗。”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当她看到老百姓一件件难事、烦事、闹心事得到解决时,“主打一个心里得劲儿。”给老百姓办实事收获的“得劲儿”,碾压了她一切的辛苦。

她想把居民的困难一一解决、愿望一一实现。

□本报记者 崔立东

在柴米油盐里牵挂,在家长里短中奔走……

47岁的王宝霞是鸡西市梨树区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个“芝麻官”,像个陀螺天天奔走在她的社区里,但她为自己能够被居民需要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在平凡的岗位上,王宝霞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她光荣入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7月18日6时10分,王宝霞已经开始去居民家走访。她负责的网格老年人居多,他们的作息时间与年轻人不一样。

第一家是刘大姐家。王宝霞边走边叨咕,62岁的刘大姐是聋哑人,听不到门铃响,给她安了个闪光门铃她也经常看不见,一等等老半天。

这是一幢老式居民楼,王宝霞“噔噔”几步就跑到了二楼,不停按门铃,等了半天门没开,她给刘大姐发微信也没反应。

88岁的夏大爷独居城南一隅,一辈子无儿无女,是低保户。“我一心想把他送去养老院,比在社区要照顾得好。但夏大爷一会儿答应去一会儿又反悔,就是不走。这么大岁数了,身边没个人,出点状况可咋整。”王宝霞抽空就跑过来看看。

走东家串西家。一上午时间很快过去。中午时分,王宝霞又转回刘大姐家,按门铃、发微信、打电话,一顿操作,终于门开了。“这是常事,有时一等要两三个小时。”

中心社区像刘大姐这样的特困户一共有12户,每一户都是王宝霞的牵挂。

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王宝霞的工作真挺忙叨。

在两天的接触中,她不停接电话,大多数来电都是居民的。

她的手机通讯录有两千多人,90%以上都是社区居民;她微信群多达十几个,涵盖社区所有住户、物业、民政、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中心社区共有6000多户,被划分成11个网格,王宝霞选择了第11网格。第11网格有200多户居民,人数虽然不多,但多为弱势群体,情况相对复杂。除此之外,中心社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也都在她“直管”范围内,因此她的工作量比其他网格要大得多、难得多。

中心社区有一个心愿箱,居民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心事、愿望写在纸条上放进心愿箱。

开心愿箱就像开盲盒,王宝霞开出的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

王宝霞脑子里装的都是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每当为居民解决了一件难事,她“心里都老得劲儿啦。”

“我们主任真是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你看她愁眉不展,那一定是居民遇到难事了;看她喜形于色,那一定是问题解决了。”年轻的社区副主任田巍说,王宝霞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

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左邻右舍

王宝霞说,她的愿望是将中心社区打造成为“家庭式”社区,几千户家庭上万居民“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幸福生活”。

她想方设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引导居民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自己的左邻右舍,关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王宝霞在中心社区组织了“邻里互助服务队”“商家互助服务队”等11个志愿服务队,涵盖社区人口的十分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一个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正在成为现实。

通过搭建参与平台,提供参与机会,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激发了居民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17年的社区工作经历给了王宝霞太多的经验、教训和感悟。她说,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乎小家幸福、社区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健康稳定的社区,将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宝霞深知重任在肩,使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