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李义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后者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将二者有效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整合理论课程嵌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在思政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的模块。在《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相关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创新方法的同时,理解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创业基础与实务》课程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的教育,强调创业并非仅仅为了个人利益,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在课程设置方面,规划设计富有思政育人属性的双创课程。如整合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规划设计“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探究创新创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此类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设计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方面,创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创业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创业项目,如环保技术、社区服务、健康管理等,然后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团队,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共同完成项目。同时邀请创业导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项目计划、解决技术难题,并提供实际操作中的建议。此类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将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与创业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与社会公益团体合作,建立公益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项目展示、资源对接、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将公益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设立“公益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创业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导入企业创新创业育人资源。高校应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类企业不仅在其经营活动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其管理和运营模式也能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学习案例。例如,选择那些在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员工福利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与它们共同开展社会创新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例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CSR(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和学习企业如何平衡利润与社会责任,如何在商业决策中融入伦理考量。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政府政策支持、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和社区资源等,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支持。例如,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创业实践,或者组织社区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

构建传媒矩阵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传媒矩阵,定期更新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实际成果。例如,高校传媒中心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相关的文章、视频和互动活动。具体如开设一个“社会实践挑战”专栏,鼓励学生提交他们的双创项目,并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最佳项目。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扩大影响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定期举办以融合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和竞赛,如“社会创新创业大赛”“公益创业比赛”等。以赛事增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内涵和行为要求的理解,同时通过赛事推动学生磨砺自身意志、积累双创经验,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更加明确方向。

(作者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