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整体化系统化育人格局

张艳

课程思政是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贯彻落实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使命。

深化课程思政新理念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统领下,形成各学科横向融通配合、纵向衔接递进的整体化、系统化育人过程。它打破了各学段各学科各自为政、碎片化的课程思政局面,向多维度、立体化育人方式转变。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应深刻理解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在达成课程思政重要性广泛共识的基础上,跳出学科的局限,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视野、更新的思维、更深的情怀提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

筑牢课程思政思想基础

课程体系是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的有效贯通。

强化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目标引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程思政教育也要据此设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重,初中阶段应以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为重,高中阶段应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重,大学阶段应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为重。宏观的课程目标再分解为单元教学目标,最终形成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课时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处理好学段课程思政目标、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关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之中逐步完成价值塑造。

突出课程内容一体化的时代特征。课程内容一体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和五育融合等思政要素,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在实践中,要充分考量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独特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基于各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定位,确立各学科具有的典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指标体系,为课程思政落实提供支点。根据指标体系和各学科教材内容特点,精选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契合的内容节点和价值坐标,按章节对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挖掘,构建内容体系。两个体系的构建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关键抓手。

创新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实践的主渠道,要充分激发课堂活力。遵循大中小学生认知规律,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科教学中。

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课程思政教育以各学科教学为载体,但评价标准又不同于学科教学评价,它更关注学生思想的转变、行为表现的变化和价值观塑造的成效。

在评价内容上,重点关注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及学生思政素养提升情况。在评价方式上,遵循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三大原则,重过程而非结果、重定性而非定量、重描述而非区分、重发展而非比较。采用量表、问卷调查、访谈、社会实践等方式形成综合性评价结果。在评价主体上,采取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多角度展现学生学习效果,全方位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也是跨学科综合育人的一次有益尝试。各学段各学科独具魅力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内容,拓展课程思政的载体,创新课程思政的方法,打造“大思政课”全面育人的新格局。

(作者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1EDE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