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 修旧留古韵 老街区焕新

本报讯(侯军 记者刘艳)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赓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道外区以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挖资源禀赋,激发文化潜力,丰富业态布局,不断提升老道外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建筑”为基,推动文化遗产修缮保护。早在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道外区高度重视并高效推进街区修缮保护工作。在文物评审过程中,会同专家和设计方,严肃审慎论证,依法依规审批,深挖文物价值,力求还原文物建筑历史原貌。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构建文物保护网络,加强文物修缮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常态化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街区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建筑提档升级,促进街区繁荣发展。2023年,街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示范街区。

“文化”为媒,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道外区作为哈尔滨的开埠地,拥有闯关东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老道外文化。深挖文化价值,携手历史、文化、建筑等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成立城源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包括街区在内的老道外历史进行集中梳理,形成《“十字街头”的百年回望:从哈尔滨老道外正阳头道街四座建筑说起》等多项研究成果。丰富文化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在街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20余场,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暨第三十三届哈尔滨国际贸易洽谈会文艺演出、“中俄体育交流周”国际象棋友谊赛等活动精彩纷呈。擦亮文化品牌,推进街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在机场高速出口、中央大街等重点区域设置广告牌,开通街区文旅形象宣传直通车,多维宣推文化街区。

“产业”融合,助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积极推进街区三期改造项目,遵循“一楼一策”“可逆性”和“最小干预”理念,采取“修旧如旧”改造方式,复原街区及建筑,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信息,保持街区完整风貌。实施省市区联动,盘活闲置房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搭建省内外文化旅游、绿色农业优质产品展示平台,汇聚张包铺、厚德居、老街砂锅居等餐饮“老字号”品牌,引入红门御宴、霸王茶姬、音乐酒馆等美食“新字号”,打造文艺新标杆和城市会客厅。通过打造中华巴洛克“雪人群落”“相约哈尔滨·逐梦亚冬会”景观雪墙等场景,吸引市民和游客纷纷打卡;邀请太原、锦州、江门等地文旅部门开展互动表演,持续提升街区文化旅游热度。创意设计赋能发展,推动重点创意设计企业与街区深度合作,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打造的“松光里主理人共创社区”,成功吸引10余家域外文化创意企业入驻;薛以恒沙画创意中心“小印巷盖章文创”设计的祥龙纳福套色印章爆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