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堂:此生无悔跟党走

王济堂讲述抗联往事。本报记者 韩东贤摄

□本报记者 李爱民

“我是一个渺小的人,我所做的事也是渺小的事。”抗日联军老战士、老党员王济堂如此评价自己的人生历程。这位自称“渺小”的老战士,13岁就参加抗联地下秘密情报工作,是一名“老特工”、无名英雄。东北解放后,他严守党的秘密,是一位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内保”、有着30多年警龄的老公安。直到2015年,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的“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时,他的潜伏抗日传奇经历才被世人知晓。

近日,记者敲开东北抗联老战士王济堂的家门,老人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笔挺地站在门口迎接。面颊红润发光,双眼炯炯有神,和蔼可亲,眼前的王济堂老人已94岁高龄。

“来,快进屋坐。”王济堂热情地打招呼。

在王济堂家,不论是客厅、卧室还是阳台,到处悬挂、粘贴的都是有关东北抗联历史的照片和报道,仿佛一座小型红色文化纪念馆。

记者刚落座,王济堂便抱来一大摞书本,其中最抢眼的是一本名为《英雄无悔》的王济堂传奇人生回忆录。“2015年着手写,几易手稿,前段时间才出版印刷。”王济堂说,如果不是2015年获得纪念勋章,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把那段经历说出来,“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铭记昔日艰难岁月和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革命者,让东北抗联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本厚厚的回忆录里完整梳理了王济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传奇经历。

1930年6月,王济堂出生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一个贫民家庭,8岁丧母后跟随大爷王守璧以开豆腐坊维持生计。1943年1月,时任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领导人、哈尔滨市委书记张瑞麟,偕同中共三棵树铁路工厂地下党支部书记董丽泉和抗联交通员韩大爷,扮作推销黄豆的生意人来到豆腐坊,共商抗日事宜,并把豆腐坊定为抗联地下秘密联络点。“我这个没妈的侄子交给你们抗联一起打鬼子吧。”王守璧这样说。张瑞麟仔细端详王济堂后说:“面黄肌瘦,体型矮小,像个‘小猫’,没九九步枪高,他能打鬼子?”面对张瑞麟的质疑,王济堂赶忙说:“为了打鬼子报仇,我怎么都行。”看到王济堂如此坚定,张瑞麟便将他安排到三棵树铁路工厂,以“小猫”为代号,在董丽泉直接单线领导下,潜伏在日寇心脏,刺探军事情报。

谈及潜伏过往,王济堂的眼眸中满是自豪。“我的工作就是搞破坏,趁鬼子不注意砸坏机器设备,卸掉机车阀门,换上废品;往车轴和车床的油盒里塞满铁屑;把连接机车的胶皮管割断,扒下胶皮管的帆布层送给师傅做鞋穿……”年仅13岁的王济堂,凭着机灵劲儿屡获军功。

为进一步刺探情报,王济堂身着铁路服装,怀揣铁路《身份证明书》和通勤票,手拎检车小铁锤跳上运兵专列。有一次,王济堂打探到消息后正准备离开时,被一名日本宪兵发现,命令他进车厢问话。“我当时要进去肯定凶多吉少。”王济堂回忆道,当时他立刻拽车门准备跳车,日本宪兵突然用刺刀向他刺来。“要是大个子,一刀攮肚子上就死了。好在我个子小,向下一蹲,被刺刀攮进左眉骨,我一闪,刺刀又攮进左肩窝,划破嘴唇,血哗哗流,瞬间就模糊了视线。”王济堂说,他迅速从正在急驶的火车上一跃而下。王济堂拖着受伤的身体,走了20多公里回到豆腐坊,第一时间将记录的军事情报转交出去。为此,张瑞麟给“小猫”再记一功。

1958年,王济堂转业分配到道外分局内保科工作,在基层一干就是三十多年。2015年,王济堂把“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这枚勋章来之不易,是那些已故的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所有抗联英雄群体的荣誉,不应该由我一人独占。我把它捐出去供人参观,就能有更多人来了解抗联的斗争岁月是多么不容易。”王济堂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济堂深情寄语青年:“青年朋友们,要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