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黑龙江·沧桑巨变|道外商业迈向多元繁荣

正阳大街(现靖宇街)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左前方白色建筑)于1908年在正阳街设立分号。图片由道外区委宣传部提供

市民和游客排队选购美食。本报记者 蒋国红摄

□本报记者 刘艳

作为哈尔滨的开埠地,近年来,道外区的商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通过传统优势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不断激发新的商业活力。

道外区商业繁荣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开埠之初。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于1898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中东铁路的修建,为傅家店(现道外区)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傅家店处于中东铁路附属地之外,未被划入沙皇俄国势力范围,摆脱了沙皇俄国对这里的商品倾销和经济管制。傅家店的商户不需要向沙皇俄国势力交税,这吸引哈尔滨及外地民族工商业者纷纷来傅家甸(傅家店后来改称傅家甸)兴办商业店铺,投资做买卖,傅家甸的民族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大量山东、河北“闯关东”移民纷纷来到当时的傅家甸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开办店铺,中国内地许多富商也纷纷来此投资办厂,逐步形成“山东帮”“河北帮”,构成民族商业的骨干。到20世纪初,傅家甸已显现出商业中心迹象。

1912年,世一堂药店、东和利百货商店在正阳五道街开业;1918年,益发合百货商店在正阳四道街开业,益发合粮谷有限公司在正阳五道街开业;1921年,大罗新商场在北头道街开业……李士良、石方、高凌合著的《哈尔滨史略》一书,详细记载了从1911年至1925年道外工业、商业、金融、服务、报业等行业的情况。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道外区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傅家甸已经蝶变为楼阁连绵、商肆林立、车马络绎、行人塞途的闹市区。

经百年积累沉淀,道外区传统商贸产业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全区拥有南极小商品城、十里河灯饰城、居然之家、红旗家具城、禧龙商贸物流园区等各类专业市场30多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8个。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道外区的标志性商业街区,经过改造升级后,集纳了餐饮、演出、创意设计等多个产业,成为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商业业态的日益丰富,道外区商业正在展现出更加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