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 杨海娣 本报记者 王彦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食品代谢组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崔梦妮,在杭州某大学工作三年后,受黑龙江东方学院人才政策吸引毅然决定返乡发展,立志在“东方”用所学培养更多国之栋梁。今年以来,黑龙江东方学院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强校政策,将吸引人才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国以才兴,校以才强。从顶层谋划到基层落实,从政策措施到保障体系,从引进人才到培育人才……近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和哈尔滨市“人才新政30条”,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各项工作,不断汇聚人才强校新合力。
两千万筑巢引凤,强化磁场聚英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黑龙江东方学院历经三十余载办学发展,众多省内外高校杰出专家和教授积极投身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累计达3000余人。
为持续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校今年正式启动“双百双千”计划。该计划每年斥资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从省内外一流公办大学引进100名银龄博士、教授,这些学术翘楚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助力学校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提升;1000万元用于补贴100名博士毕业生,新入职和本校获得博士学位的教职工不仅享受副教授级别的薪资和福利,还额外获得每月8000元的补助或校内120余平方米的免费住房1套(5年服务期满归属个人),经过考核特别优秀的可参照教授职称工资标准享受相关待遇。该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已引进知名高校博士10人、银龄教师65人,其中仅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银龄教师即达17人,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实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优青计划,支持人才团队成长
引进人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怎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激励创新、支持发展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持续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实支撑?黑龙江东方学院倾力打造“优青专项访学计划”品牌项目,为事业长远发展蓄势储能。
近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鞠然结束了在山东大学的访学之行。她感慨地说:“这次访学令我热血沸腾,收获满满!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学到了宝贵的教学与科研方法。我将把所学所得带回东方学院,为学校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4月,人文学院赵佳音老师踏上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学之旅,她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方面收获了新的灵感和启发。她表示:“学校的人才成长支持政策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丰饶的养分,也为我个人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将把访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带来更前沿、更实用的知识技能。”
目前,东方学院共有107位学者参加了“优青访学计划”,这些青年才俊正在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完善保障体系,强化用才留才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黑龙江东方学院始终坚持“要引才、先服务”的理念,为人才“折腰”,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园”。
“入住学校的人才公寓,既便利了我的生活,又让我体验到了家的温馨。这里环境雅致、设施齐全,还有美味可口的一日三餐,安全感与幸福感满满。”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万金荣老师告诉记者,“当听说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为青年教师、外教、留学生、银龄教师等提供人才公寓后,我就满心期待,没想到改造后的公寓让我们彻底实现了‘拎包入住’。作为银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愿意继续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为年轻一代的成长贡献力量。”
东方学院人才公寓于今年4月正式竣工投用,共199个房间,是今年我省首个竣工投用的高校人才公寓,为学校引智留才奠定了稳固基石。
此外,记者了解到,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目前全省首所为全体自有教职工高限缴纳企业年金的民办高校,开创性地解决了民办高校教职工退休待遇的后顾之忧。自2021年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以来,学校已投入近2000万元,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强大后盾,显著增强了教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正如全国优秀教师、信息工程学院赵龙教授在获得2023年度“新时代龙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时所说:“黑龙江东方学院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好地方,是一块让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拔尖人才的沃土。”黑龙江东方学院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专注精耕细作,持续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做到人才为本,为才尽责,全方位、多角度引领、服务各类优质人才扎根龙江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