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激活“两企三新”红色动能

□本报记者 杜怀宇

绥芬河市委立足城市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加强“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有效激活党建活力。

夯实基础,在强基固本中提升组织力。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体系,推出“边城理论好声音”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组织“两企三新”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职工开展集中学习及主题党日活动。先后成立快递、电商、“小个专”、文旅、交通运输、物业和互联网7个行业(综合)党委,在43家新业态企业中建立党组织6个,辐射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制定《绥芬河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标准》,选优配强“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85名,构建起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具体负责、乡镇社区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确保“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责任压实落靠。

促进融合,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引领力。在队伍建设、人才服务、重点项目、行业规范等方面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自贸片区发展“1+7”工作体系,创建“自贸大讲堂”学习平台,探索在18个重点工作专班组建临时党支部,“五争一树”案例入选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特色基地+网红带动+政策引导”的新业态发展体系,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创新、创造、创意策源能力,全面赋能保税进口、直播电商、海外仓出口等外贸新模式发展。实施“百企兴村”专项行动,指导维多宝公司党总支打造“育、产、供、销”一体产业链,累计解决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采摘季就业农民实现人均增收万余元,引导电商企业与社区村屯联动打造“红色直播间”,累计销售木耳、小米等农产品20余万单。

搭好平台,在优化服务中提升凝聚力。面向“两企三新”组织开展政策服务进企业、政策兑现进企业”活动,打造“企业之家”政企沟通新阵地。深入实施“星火筑梦绥芬河”计划,建立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努力钻研、提升技能,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构建“16+4+N”全市十分钟暖“蜂”服务驿站;为近300名新业态从业人员提高人身意外保险额度。积极打造“边城轻骑兵”“边城红播客”“边城红的哥”“边城红速递”4个特色党建品牌,组建12支“蜜蜂义工队”,聘任120名外卖骑手担任市场监督员和兼职网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