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与实践

□李明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丰富的哲理思考和文化精髓,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宝贵素材和文化来源。因此,高校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重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赋能实效,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夯实广大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根基,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文化传承自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党建工作,有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内蕴宝贵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社会公德等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家园和“知识图谱”。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党建工作,可为高校办学治校、治学兴学提供充足的内容支持。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党建工作,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与形式,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构建形成“党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养成爱党爱国、为民服务的意识,明礼诚信、尊礼重道、爱国报国的品质。因此,重视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育文化自信自强,铸牢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培训体系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系统挖掘、分类贮存传统文化资源,包括治国理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精神追求、哲学智慧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为后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提供充足的内容支持。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培训机制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微党课、中华文化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化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研究小组、宣讲小组等,组织党员教师与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到经典作品的研究、诵读和学习中,同时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共同交流学习成果,营造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和传承氛围。

优化学习体验,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地方文化机构的沟通协作,共同搭建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为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提供平台支持。定期组织广大师生党员赴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非遗文化单位、红色研学基地、名人故居等开展实践调研、理论培训、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党员自觉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在线党建学习教育活动,以互动性、沉浸式、体验感强的在线学习教育,提升育人实效。运用VR技术、MR技术、3D打印技术等打造仿真教学中心、线上云展厅、云上教育基地和数字展馆等,将各地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非遗展馆等党建党史、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引导广大师生党员足不出户便可参与“云游学党史、学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先贤身上蕴含的宝贵精神品质。

创新党建学习形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榜样引领作用。选拔党总支、党小组、党支部中的优秀“青马学生”、优秀师生党员、党政领导、退伍军人等组成学习代表。依托高校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堂学习活动、教育科研、知识竞赛、艺术表演、公益实践活动等,发挥其“做表率、领学习”的示范作用,营造争学促学、向上向善的良好学习氛围,助推党建文化建设工作做深做实。把握“开学第一课”等重大教学契机和节日契机,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教学和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寓文化于知识、寓知识于活动的浸润式党建文化教学。

打造党建学习品牌。高校党组织可充分依托互联网优势,自行制作以“优秀传统文化+党建”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精品共享课程、微电影、微剧、短视频等,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更为直观、立体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自觉转化为行动动力,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且,高校还可打造“党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长廊、知识角、文化墙等,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修养。另外,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民本思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各类工作实践中。如,成立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流动站、党员先锋驿站等,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品质、精神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作者系中共衢州市委党校博士、讲师,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