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黍成》/宁雨/花山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
□邢红霞
《八月黍成》是宁雨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八月黍成”“小街叙事”“寻花”“一切安好如常”“饕餮记”五辑,每辑一主题,涵盖了家国情怀的赤诚坦陈,乡土生活的深情留恋,时代变迁的深刻记录,以及对花草日常的细腻描绘和对美食的独特挖掘。这种精巧的结构安排,使得全书内容丰富且井然有序,主题鲜明且多样。各辑文章既独立成章,又气息相通,共同织就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时代画卷。
宁雨的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凝练中蕴含着诗意,沉稳里透露出温情。阅读她的文字,仿佛漫步于田野间,感受着徐徐吹来的清风,夹杂着植物的清新与泥土的芬芳。她善用乡村俚语,如“跟头咕噜一年下来”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一水儿新房”则生动展现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这些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现场感。这些富有弹性且不失诙谐的语言,成为了宁雨独特的文字标签。
对于出生并成长于乡村的宁雨而言,即便后来定居城市,那份深植于骨髓的乡土情怀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烈。宁雨的语言魅力,不仅在于其凝练与诗意,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乡土情感,这种情感在她的散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朵灰色的云》中患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姥姥,《你念一句,我念一句》中念“墙书”的灶火舅舅……这些人物,伴随着一件件往事,被作者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深情款款的笔触铺陈开来,成为了那个时代生活的缩影。宁雨对乡村生活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她对乡土的深厚情感,更透露出她对个人身份的强烈认同,这种认同感在她的字里行间悄然流淌。
《八月黍成》中,宁雨采用了多重视角进行描写,既直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点滴,也细微观察了城镇的变迁;既深情回望了历史,也深刻思考了现实。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城乡、历史与现实巧妙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乡土中国形象。例如,《碌碡跑过的村庄》中碌碡轧场的生动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场景之中;《阳光下的虞美人》则通过大田洼村与虞美人花旅馆的结盟,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宁雨的散文意蕴饱满,气象宏大。她善于从日常琐碎中提炼出大哲思,通过一花一树、一顿美食等细微之处,引发对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如《八月黍成》中,由一棵黍的种植历史及特性,引申出对泥河湾盆地深厚历史的追溯以及对乡村新生活的展望;《一架仓架的信仰》中,则由仓架这一屯粮器具,荡开笔去,叙写了阜平人在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以及如今的幸福生活。这种纵横恣肆的描写手法,使得文章厚重而深邃,真正实现了“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八月黍成》更是一部充满思想性的作品。宁雨通过探讨乡土情怀与身份认同、时代变迁与人性坚守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引发读者深思。如《一朵灰色的云》中,对患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姥姥的深情回忆,不仅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更深刻体现了对乡土的深厚情感。这些探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八月黍成》不仅是一部记录乡土生活和时代变迁的佳作,更是宁雨对人性、命运和时代深刻思考的结晶。它以丰富的学养、深刻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饱满的乡土中国图景。宁雨的散文如同田野中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时代的气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