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看“三中全会精神在龙江·专家谈”|杨廷制图
张丽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回顾改革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我们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要规划都要经由人民广泛参与和充分论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紧紧围绕着人民的满意度来评价。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也必然要求做到改革为了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着眼长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改革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更加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顺应民心所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我们党牢牢抓住人民向往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将改革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努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了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可以说,党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这是我们在改革进程中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要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明确主攻方向,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新征程上,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需依靠的,也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改革是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汲取群众智慧,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实践充分表明,注重从人民的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就包括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为民排忧解难落到实处,体现在细微之处。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凝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