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因阅读而静好

□周汉兵

余秋雨曾说,众生喧哗,生命因阅读而宁静。我爱这份阅读的宁静,当我沉醉在阅读中,一切的繁华与浮躁都悄然褪去,让我在静谧中获得心灵上的幸福。生活因阅读而美好,也因阅读而幸福。

在手机不盛行、网络不发达的年月,我闲暇之时最执着的兴趣就是看书读报。前些年,街头还有阅报栏和报刊亭的时候,那是我最钟情的地方,每天如果不去一趟,心里就会感到失落了什么。我常常到街面上那种敞开的书屋去看书。因为书是敞放着的,可以自由拿,随意翻。因为囊中羞涩,很多时候就只能挑些自己喜欢或者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杂志和书籍翻翻,看到特别中意的也大方地买走。我也不时到大型书店、书城去阅读,那里有另一番滋味。在那里,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想看的书,不用卖弄,也不用装腔作势,很少有人来打扰。有时兴致高昂,即便站得腿脚生硬、蹲得双脚发麻也还是不肯放下书。

心情好的日子里,我会偶尔到江畔或者公园里的茶摊,点一杯绿茶,捧一本闲书,独自小坐。等茶端来,看那茶叶在杯子里起伏游动,心绪也随着茶叶的起伏而飘逸。然后,遨游书海。即便周围人声鼎沸,依然沉迷在书籍的精彩世界中,也没有人视你为怪异。读到某页某段,插上书签,或者合上书页,端起清茶,小咂一口,掩卷思索,或者发一阵呆,或者欣赏一番江景。

在家里,读书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长年累月买回的书、杂志社寄送的书、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淘来的书、朋友出版后馈赠的书,慢慢将书柜塞得满满的。哪阵闲了,哪阵兴趣来了,信手拿来,随心翻看。一些旧文章不时读出新的感悟,一些旧书籍偶尔也咀嚼出新的内容,意趣无穷,甚是惬意。因为坚持不懈读书,就有了写作的感悟,30年无心插柳,文章也不时见诸报刊。

智能手机普及,曾一度让我欢喜不已。手机上,琳琅满目的信息让我应接不暇,海量的阅读也增加了我的知识量,拓展了视野。但我突然发现,当我进入不再激情澎湃的岁月之时,很多时光被智能手机“俘获”了。或因为浮躁,常常通过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真正积淀的却很少;或因为懒散,习惯性在手机上刷抖音、玩视频,徒耗了不少光阴。妻子也不时提醒说,少刷点手机,多读点书吧。

于是,果断放下手机,回归阅读的状态。尤其在夜晚,每晚不读几页书心里就不踏实。夜晚最是静谧,也最是温柔,少了白天的嘈杂,也少了职场的浮躁,读起书来格外静心。每晚收拾妥当,就从书柜里选出书籍,静坐书桌前,或者靠在床头上,读上三五篇美文或者几个章节,慢慢享受书中遨游的内敛和宁静。当我沉醉在阅读中,夜读之趣便如茶香,袅袅升腾。我随着书中起伏跌宕的情节喜怒哀乐,沉醉于那些娓娓道来的名篇美文,从书中那些似曾相识抑或全然陌生的人和事中顿悟。每每于此,便陶然微醉,毫无困倦之意。也有时候,读得困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突然醒来,揉揉眼睛,伸个懒腰,接着又读。此时,除了妻子轻微的鼾声,身旁万籁俱寂。妻子翻身醒来,嗔怪怎么还不睡啊!待读完某篇文章或者某个章节,将书塞入枕下,酣然入眠。

岁月的风尘慢慢洗去浮华,疯狂寻觅新书的劲头逐渐褪去,便乐此不疲重读旧书。书,灵活而取,或名著,或美文,或趣谈,或读书札记,或曾经发表的文章。当我再度拿起曾经阅读过的东西翻阅品读,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有雨后彩虹般的惊喜,淡淡的思绪,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快乐。获得新书时的喜悦、阅读新书时的感悟、与书中人物及故事邂逅时内心的安宁和澄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红尘遮掩。如今只需要轻轻一碰,就会唤起,重新浮上心头。

读旧书,不必像读新书那样火急火燎。不紧不慢,精研细读,慢嚼文字,慢思细节,慢品意境,慢悟情感。不同的时段读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心境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比如读《红楼梦》,年轻时可以读得心碎,但只是简单跟着人物喜怒哀乐而心动,如今再读,读出更多的是“世道人心”;比如读《繁花》,年轻时读只是一部“江湖大片”,当人生走过几十载岁月再读,读出更多的是坦然。

夜晚,把手机置于静音,或者干脆关掉手机,捧着书轻翻慢品,恬静浏览。此时,没有手机的搅扰,夜是静谧的,心是平静的,时光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