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翠玲
“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势在必行。我们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近年来,衢州市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南孔精英”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以打造“五链五圈”技能型社会建设模式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打通“创新链”构建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圈”
人才链要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服务平台作为依托,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为人才链提供载体平台。一是创新政策工具。合理使用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人才政策工具,推动高技能人才共引共育、协同发展、合作共享。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加强政策细则供给,形成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提高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二是创新大培训一体化机制。聚焦“新蓝领、新农人、新工匠”提技致富,探索培训、就业、增收服务闭环,在全国率先打造线上共富培训平台和线下共富学院,实现业务融合、数据融通,建设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大培训体系。如,推进1个总校+N个市内外专业教学基地+N个基层服务点建设,发布“线上培训地图”,打造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三是推进工匠学院扩面提质。整合优化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推进市、县、企业三级工匠学院(工匠讲堂、工匠课堂)体系建设,积聚产业工人人才力量,共同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以激活“人才链”构建高水平技能人才“评价圈”
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一是打破思维局限,用活自主评价。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真正做到“是不是技能人才,企业说了算;人才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发掘人才内在潜能,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助力企业发展提速增效。二是打破发展壁垒,畅通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以旧瓶装新酒,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将原有技能等级从五级延伸为八级,进一步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增强技能人才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三是打破思维定式,构建科学竞赛评价体系。构建“综合赛+行业赛+乡村赛+企业赛”四赛一体的竞赛体系。如,举办首届四省边际高技能人才竞赛交流活动,承办全国乡村振兴大赛浙江选拔赛育婴员工种项目竞赛。
以强化“保障链”构建高标准技能人才“创富圈”
要从资金支持力度、覆盖范围广度、系统集成度为高素养劳动者打造“保障”全链,实现人才所往,政策所至、人才所在,政策所及、人才有为,政策有惠。一是强化就业创业联动保障增技增收。拓宽职业空间打通技能创富通道,深化薪酬改革推动技能增收创富,有效打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共富链条。二是创新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立足当地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技能优势资源,制定“双富六融合”技能型乡村(社区)培育指引、“双增六融合”技能型企业培育指引,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技能品牌,强化典型引领、推进以点带面。三是建立金融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机制。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量身定制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的“技能共富贷”产品。
以延伸“联结链”构建高层级技能人才“联盟圈”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文化底蕴等优势,全力推进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释放人才效能。一是深化区域职业培训联盟建设。发挥联盟成员单位专业优势,加强技能人才共育、师资队伍共享、信息资源共用、社会服务共推、技能证书共认、就业渠道共建。二是推动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推进企业问题“需求菜单”和劳模工匠技术服务“资源菜单”精准匹配,实现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成果共同转化。突出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引领更多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将其贯穿于“助企行”全过程。三是推进联盟培训。组建以联盟高校专业教师、四地涉农专家学者、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导师团队,在“联盟圈”开展家政服务、乡村旅游、村播电商、茶艺师、健身教练、非遗传承等品牌校地联培互训,共同提高致富带动力。
以提升“服务链”构建高品质技能人才“生态圈”
一方面提升人才服务“颗粒度”。打通全周期人才服务链条,磨细服务“颗粒度”,提高服务“精准度”,提升人才“舒适度”。另一方面提升产业链人才黏连度。围绕特色产业链,构建贯通产业链各环节,融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人才资源,最大化集聚创新力量的创新联合体,促进青年人才招引。如,开发衢州人才码,码上集成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热门服务等5大主题25大类104项专属服务,面向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共衢州市委党校)